参加国际会议

        实验室积极推动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2021 年 10 月 31 日至 11月 12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共有来自全球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 万名代表参加。实验室主任董文杰教授担任中国科协咨商环境专委会秘书长。咨商环境专委会配合外交工作大局,在专委会主席秦大河院士指导下,在 COP26 成功举办了“碳中和实现路径”主题边会,在国际科学界宣传了我国科学家在碳中和实现路径上的积极探索和系列成果。实验室主任董文杰教授作为咨商环境专委会秘书长,主持了“碳中和实现路径”主题边会,实验室覃章才教授受邀在此次边会做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发展的 SYCIM 模式以及模拟的气候态海表温度,高分辨率南海海洋环流,粤港澳大湾区淹水模拟结果,然生态系统的全球碳汇功能,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及中国在碳中和所作贡献。

        实验室积极参与“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利用高水平平台,搭建跨学科沟通桥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展现多领域合作成果。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是由原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大学(UNU)、Belmont Forum 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资助机构(IGFA)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为期十年的大型科学计划(2014-2023)。实验室主任董文杰教授担任“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积极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和承办了“区域气候模拟和预估前沿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组织科学家为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建议。2021 年,“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在中委会主席秦大河院士的指导下,相关单位通力协作,成功申办了“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依托该平台,未来可争取发起更多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大型国际科学计划。目前全球秘书中心(中国)启动了“未来地球”青年科学家计划和“未来地球”早期生涯研究计划。2021 年以来,实验室与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组织了 4 次线上研讨会,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讨论交流。目前实验室已与德国 AWI 极地与海洋研究所、芬兰气象局、英国南极局、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澳大利亚南极局、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等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