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海洋强国战略、生态文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需求为导向,设立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密切相关的四个研究方向,简述如下:

  1. 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预测

研究热带海洋-大气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在气候变化和可预报性中的作用,揭示亚洲季风区域气候复杂性的关键过程,理解泛南海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发展地球系统模式和无缝隙预报关键技术,结合全球气候观测网(GCOS)发展推动以气候观测时间序列为特色的海陆空天四基观测平台建设。

  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机理与预报

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影响粤港澳地区的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的机理,研发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时效性的灾害性天气和气象水文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研发针对大湾区城市群的米级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揭示大湾区极端天气的灾害链、发生、演变的作用机理和致灾特征,研究灾害性天气的适应和减缓策略。

  1. 粤港澳区域海洋大气环境生态监测与预警

构建粤港澳跨区域的大气环境协同立体观测网、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影响评估与应对策略系统。揭示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机制和城市边界层演变特征,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与环境生态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研究粤港澳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响应气候变化的机理,探索自然及产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潜力。

  1. 泛南海地区高层大气与空间天气探测和预报

面向国家空间探测战略需求,研究从包含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传统低层大气范畴向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广袤的太阳系空间延伸。针对南海区域建设热带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和预报空间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及其对航天、通信、导航、电网等的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