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年度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4月13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西沙群岛海陆气生相互作用过程及耦合模式关键技术研究”2022年度工作进展总结暨学术领导小组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康世昌副院长,国防科技大学张卫民教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郑慧书记、杭建副院长出席会议。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参会。会议由董文杰教授和杭建教授主持。
会上,项目学术领导小组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项目研究背景、学术领导小组组建并致欢迎词。项目负责人董文杰教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总体介绍,并详细汇报了2022年度项目研究进展和未来计划。随后由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李磊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李毅能研究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覃章才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珠海)徐丹亚研究员分别对2022年度项目课题一、课题二、课题三和课题四的研究内容及进展做汇报。项目学术领导小组专家对项目组在2022年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建议,特别是建议项目组要进一步凝练目标,加强各课题间交流和合作,聚焦南海和西沙群岛海-陆-气相互作用,基于项目成果为我国海洋安全的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负责人董文杰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希望各课题组聚焦项目目标,围绕西沙群岛这一关键区域,回答科学问题,围绕研究内容,对照考核指标完成项目预期成果,加强人才培养,发表高质量论文和各类研究成果。同时重点突击各课题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点,突出项目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据悉,该项目由中山大学牵头,于2022年立项,下设五个课题,项目面向国家需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聚焦西沙群岛及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安全和防灾减灾,开展海洋-陆地-大气-生态多圈层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和耦合方法研究,建立区域海-陆-气-生关键要素的综合集成预报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研究,为国家安全和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