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廷伟教授团队关于渤海污染治理成效研究评估的成果获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要求,加快解决渤海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改善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到2020年,圆满完成“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73%左右”的攻坚战目标。

紧密围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崔廷伟教授团队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科研人员合作,利用长时序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渤海水质跟踪监测,研究发现,渤海综合治理期间(2018-2020年)海水水质改善明显,水体变清、水色变蓝;陆源污染物减排是渤海水质改善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综合治理以及近岸海水水质遥感监测预警等工作建议。相关研究成果获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

该研究选取透明度、水色为主要的评价参数,采用2011-2020年MODIS卫星数据进行渤海逐月透明度和水色遥感反演,以2011—2017年监测结果作为参考值,分析了2018—2020年海水透明度和水色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年渤海海水透明度分别改善了9.3%、16.3%和16.8%,水色分别改善了3.1%、4.1%和2.3%。透明度改善的海域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76.9%、79.8%和86.8%;水色改善的海域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77.3%、85.7%和70.7%。

渤海综合治理期间(2018-2020年)透明度改善的海域分布

 

渤海综合治理期间(2018—2020年)透明度改善幅度(上)和透明度改善海域面积占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