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对话会”成功举办

1月8日,大气科学学院“科学与艺术对话会”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二号隆重举行。中山大学兰平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曾庆存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朱小谦院长一行6人、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院士等领导专家,广东省气象局曾琮副局长、珠海市气象局李叶新局长、中山大学珠海校友会会长王德友董事长等杰出校友,以及中山大学校友事务办公室黄瑞敏主任、艺术学院金婷婷院长和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杨崧教授、郑慧书记等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10时许,各位来宾首先抵达位于珠海高栏港的国际货运码头,登上“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开展调研交流活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于卫东主任、吴海铭副主任,“中山大学”号蓝明华船长分别带领来宾们实地参观科考船的先进科研设备,详细了解科考船的建设发展情况。

   

嘉宾参观“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作为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是目前中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科考船。建设“中山大学”号,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步伐,也是打造高水平大海洋学科集群和培养一流海洋科技人才的关键举措。

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参观过程中,来宾们不时驻足,与“中山大学”号科考人员及船员深入交流,相互分享学科前沿动态,共同展望未来科考前景。参观结束后,全体活动参与人员在科考船停机坪甲板集中,欣赏精彩的节目表演。

首先,中山大学兰平副校长就本次活动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海洋科考和研究历史,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中山大学就在中国南海开展海洋科考。如今,全新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中山大学”号建成回港,使中大人拥有了逐梦深蓝的“舟楫”,也更加坚定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底气与担当。他强调,学校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嘱托,接续奋斗、不负使命,真正服务好国家海洋科考事业,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一同乘大船、去深海、做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致辞

 

而后,参会人员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上举行了交流联谊活动。国防科技大学朱小谦院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杨崧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金婷婷院长和各位教师代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蓝明华、金德飞船长和船员合唱团为大家带来了歌舞、合唱、民乐合奏等节目,在轻松的气氛中,增进彼此的认识。

   

   

   

   

节目现场

 

下午,活动主要参与人员集中乘车前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并于海琴二号B102报告厅隆重举行科学与艺术对话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宋君强院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院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杨崧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金婷婷院长,以及大气科学学院校友代表、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由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院士主持。

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院士主持会议

 

首先,曾庆存院士以“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及气候和生活环境治理问题”为主题进行报告。曾院士从概念、研制、数值模拟的特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CAS-ESM系统,并向听众分享了研制CAS-ESM以及数值模拟的经验。其中,曾院士向大家强调了原创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要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团结合作,相互促进。

曾庆存院士进行主题报告

 

接着,宋君强院士就“构建大气海洋科学大数据的若干问题”主题进行报告。宋院士以AI技术为引入,向大家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要构建大气海洋科学大数据”、“构建大气海洋大数据的基础”和“构建大气海洋科学大数据的挑战”三个问题。他表示,现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气海洋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大气海洋环境大数据的构建是大势所趋。但大气海洋科学大数据的构建还面临许多挑战,为此,宋君强院士邀请更多专家开展合作,一起攻克困难。

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进行主题报告

 

在两场精彩的科学报告之后,由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金婷婷院长进行以“从诗经出发——重访诗乐同源的中国文艺传统”为主题的报告。金院长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艺传统知识,并播放了一系列由艺术学院完成的音乐作品,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艺术学院金婷婷院长进行主题报告

 

最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杨崧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杨崧教授表示,曾院士、宋院士和金院长的主题报告,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与艺术的对话”。如今科学与艺术已经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相信在艺术的影响下,科学的发展将更有活力。

杨崧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至此,本次活动顺利结束。本次活动将科学匠心与艺术之美有机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花火。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鼓励师生在用不同视角、更开放的思维去探索科学与艺术,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奉献力量。

   

嘉宾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