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况
戴永久,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11月生于湖南省武冈。
陆面过程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的物理、化学、生物、陆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等过程机理,以及对它们的数学物理建模等。这个领域与天气/气候/地球系统/环境预报预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大气学科和地球系统科学中特别重要的领域。
戴永久长期致力于陆面过程和数值模式研究,在数值天气、气候和地球系统模式的陆面过程模式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和开创性贡献。研发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广泛应用的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了集模式、资料、参数优化、高性能计算等为一体的陆面模拟系统,为陆面过程机理、陆地表层格局变化等提供了综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平台。研究成果在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并有重要影响。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数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辑和专业委员会委员。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二号 邮编:519082
E-mail:<daiyj6@mail.sysu.edu.cn>
研究组网页:http://globalchange.bnu.edu.cn/, or http://land.sysu.edu.cn
教育经历
1987年: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本科。
1995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2年6月 至 1997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7年8月 至 2000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助理研究科学家
2000年3月 至 2003年6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研究科学家
2002年6月 至 2016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2016年2月 至今:中山大学 教授
讲授课程
陆面过程模式、地球系统。
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学科
每年计划招收4名博士研究生、4名以上硕士研究生。
招生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珠海)(气象学),数学学院(珠海)(应用数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生态学)。授予学位:气象学、应用数学和生态学。
科研方向
陆面过程模式、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研制。陆面-大气相互作用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高分辨率陆面环境模拟与预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千万核可扩展公里级海陆气耦合区域气候模式及预测系统”。
深圳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大湾区百米级天气预报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奖励和荣誉
2001年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气象学奖。
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20年获中国地理科学领域终身最高荣誉称号 -“首届中国地理学会会士”。
2020年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终身最高荣誉称号 -“首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2021年获中国运筹学领域终身最高荣誉称号 -“首届中国运筹学会会士”。
2024年获中国气象学领域终身最高荣誉称号 -“首届中国气象学会会士”。
科研论文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6keiTdQAAAAJ&hl=zh-CN&o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