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年工作会议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地召开
2021年11月13-15日,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2021年工作会议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野外站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地举行。
野外站学术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学术委员会主任戴永久院士、张小曳院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范绍佳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杨崧教授、兰州大学黄建平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非研究员、北京大学张宏昇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王韬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王新明研究员、广东省气象局曾琮副局长、中山大学袁文平教授;深圳市气象局毛夏副局长、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基地处薛超副处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党委郑慧书记等领导嘉宾;野外站范绍佳站长、王春林副站长、赵军副站长、杭建副站长、廖彤副站长、高瑞泉副站长、郑浩阳副站长、李磊副站长、周声圳办公室主任;野外站参加单位代表广州市气象局廖菲台长、冯厚文工程师,深圳市气象局张春生高级工程师,珠海市气象局气候观象台邵应泉科长、佛山市气象局吴蒙主任,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岳玎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涛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副站长、孙天乐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裴成磊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珠海生态环境监测站麦朝安主任、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张智胜主任、清远市气象局李翠华台长等70余人通过现场或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开幕式、学术委员会会议、工作会议、学术交流会四个环节进行。
1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野外站依托单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主持。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郑慧致欢迎辞,广东省气象局曾琮副局长、深圳市气象局毛夏副局长、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基地处薛超副处长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召开野外站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戴永久院士(现场)、张小曳院士(线上)主持。学术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线上)点评和指导。

范绍佳站长汇报野外站建站以来工作进展及2022年度工作计划。随后会议听取了野外站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特邀专家、与会领导嘉宾关于野外站发展和未来建设的建议,提出的建议涵盖野外站观测品牌特色打造、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国家野外台站申报、粤港澳联合观测、业务和科研同步支撑、站务管理、数据共享、项目验收等多方面内容。
学术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对野外站建站以来工作进展进行了点评指导。刘部长充分肯定了野外站建站以来的发展,建议野外站开展粤港澳协同观测,注意数据规范化、观测实用性与科学性,发挥学院建模特长、提高研究应用性。最后,刘部长用“中气十足”四个字表达了对野外站和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期望。
学术委员会主任戴永久院士对学术委员会会议进行总结,对野外站未来发展方向等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前瞻指导意见。


野外站学术委员会会议后,举行野外站工作会议。野外站工作会议由范绍佳站长主持。参会领导、嘉宾、代表就野外站建站以来工作、2022年度工作及未来发展提建议,涉及数据共享、野外站管理、合作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内容。

野外站工作会议结束后,范绍佳站长等站班子成员陪同与会领导嘉宾考察了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地,范绍佳站长、赵军副站长向领导嘉宾介绍了珠海校区基地的主要观测场地、探测设备,参观了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车、初步建成的野外站展厅。




14日下午举行野外站学术交流会。学术交流会由野外站王春林副站长、赵军副站长、杭建副站长主持。
会议安排了9个学术报告:野外站副站长中山大学杭建教授作“风热环境的影响机理与规划设计研究”报告、广州市气象局潘蔚娟教授级高工作“气候变化与城市变化背景下广州极端高温时间特征和影响”报告、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张涛高工做“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野外观测站研究进展”报告、广州市气象局高晓荣高工作“广州市臭氧分布和传输特征分析”报告、深圳市气象局张春生高工作“深圳气象梯度塔观测与应用研究”报告、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贺沅平博士后作“基于走航车观测的臭氧和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报告、广州市气象局黄俊高工作“广州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研究及应用”报告、佛山市气象局陈辰工程师作“佛山地区臭氧污染气象成因分析”报告、广州市气象局云翔工程师作“广州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天气分型研究”报告。学术交流会现场观众提问踊跃、气氛热烈。9个学术报告涉及面广、学术水平高,交流充分,效果非常好。






野外站2021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工作会议及学术交流会,系统总结了“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9月获批为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为2022年10月迎接广东省科技厅的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评估、争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对“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展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