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系外地球和生命

搜寻系外地球和生命

主题
搜寻系外地球和生命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海琴2号A218
主讲人
葛健 教授
主持人
李荐扬 教授

摘要:人类自从诞生文明以来就一直好奇我们是否是宇宙中的唯一生命,并希望哪一天能找到来自其他星球的生命。自从热巨行星在1995年第一次被发现绕着类太阳运行以来,系外行星搜寻领域日新月异。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测到5千多个系外行星并发现它们的性质各异,其中绝大多数和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很不一样。尽管如此,人类最感兴趣的系外地球,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我们的系外地球(ET)巡天卫星计划就是利用超高灵敏度的空间凌星和微引力透镜方法并结合载荷设计的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来搜寻银河系内的大量恒星,预计找到约4万颗新的系外行星,包括约4千颗处在类太阳的不同轨道上以及星际空间中的各种类地行星,约10颗地系外球和约25颗流浪地球、首次确定它们的发生率、充分认识这些类地行星的分布和统计特征以及研究它们的形成和演化机制。部分系外地球的寄主恒星的后随观测将有望发现这些系外地球的候选者上面的生命标记物。我将介绍项目的现状和我们相关的研究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葛健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2020-现在),2021年入选长江学者讲席教授,国家创新人才,曾为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授(2004-2020),宾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2000-2004)和利物浦国家实验室博士后(1998-2000)。于1989年获中国科大的理学学士,1998年获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博士。葛健是太空探源国家攻坚任务--系外地球(ET)巡天科学卫星项目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2020-现在)、达摩近邻宜居行星巡天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2010-2020)、国际斯隆数字巡天三期MARVELS多目标地外行星巡天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2006-2014)、全球首位找到系外行星的华裔科学家等。2018年入选《中国留学生的四十年》他长期从事系外行星和观测宇宙学、天文技术和仪器以及人工智能在天文大数据应用的研究。近期使用人工智能在系外行星探测和观测宇宙学取得突破,在Kepler数据中发现5颗离类太阳恒星最近、最小的超短周期系外行星以及在SDSS数据中发现107例宇宙早期中性碳吸收体等。迄今为止,他发表了153篇国际顶级期刊文章、3篇国内期刊文章和120篇技术论文,同时拥有3个美国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