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沈芳研究员报告
空间天气事件的日冕/行星际过程建模研究
2021年0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沈芳研究员的主题报告《空间天气事件的日冕/行星际过程建模研究》在珠海校区海琴2号楼A218举行。通过沈芳研究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日冕物质抛射(CME)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如何针对特定的CME/空间天气事件,了解其日冕/行星际传播及演化过程,预报是否以及何时到达地球轨道,预测近地空间(特别是L1点)太阳风状态变化,是空间天气科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报告首先回顾了目前国内外用于空间天气事件的日冕-行星际过程模拟的最新进展,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她们团队在空间天气事件建模方面的研究:(1)使用新型边界处理方式建立三维稳态行星际磁流体力学(MHD)模型;(2)基于神经网络(ANN)技术和多种观测数据驱动的太阳风模型;(3)基于渐变圆柱壳(GCS)模型的CME磁绳新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快速CME传播和偏转方面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沈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现工学院)获学士及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磁流体力学以及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日冕/行星际过程与三维建模方面的研究。基于观测输入的自治初边镇条件开发了三维日冕/行星际区域组合模式,分别模拟单个及多个CME的日冕行星际传播、偏转以及相互作用过程等,为了解扰动传播的且地空间能量传输提供了定量分析新方法;首次将机器学习与MHD模拟相结合用于近地太阳风参数的预报研究等。相关成果发表于APJS、APJ、GRL、JGR等期刊,曾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GRL、受邀为Solar Physics撰写CME碰撞方面的综述文章等。于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