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赵玉晖副研究员报告

太阳系冰质小天体的形貌演化

主题
太阳系冰质小天体的形貌演化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海琴2号楼A218会议室
主讲人
赵玉晖 副研究员
主持人
李坤 副教授

2020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赵玉晖副研究员的主题报告《太阳系冰质小天体的形貌演化》在珠海校区海琴2号楼A218举行。赵玉晖副研究员首先结合了罗塞塔(Rosetta)飞船对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形貌的观测为我们介绍了冰质小天体轨道和自旋姿态等参数影响冰质小天体的形貌演化的过程。基于冰质小天体的气体挥发特性以及轨道参数,赵玉晖副研究员和她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太阳系冰质小天体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合理地解释了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对科伊柏带小天体天涯海角(Arrokoth)奇特的扁平形状。该研究结果对太阳系早期星子形成理论、太阳系小天体的形成演化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报告结束后,赵玉晖副研究员跟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积极有趣的讨论。

 

赵玉晖副研究员简介: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从事彗星科学、太阳系小天体动力学和演化、深空探测轨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Nature Astronomy, MNRAS, A&A等杂志发表20余篇论文,在过去十年中参与了我国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的论证和实施工作,包括探月三期任务论证、载人探月轨道论证、火星探测计划及小行星探测预研、Toutatis小行星飞越任务实施等等,并针对我国的深空探测任务建立了一系列动力学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体系。近年来,参与了ESA Rosetta任务获取的彗星67P/CG的观测数据分析工作,是ESA木星系统探测计划亚毫米波载荷SWI的科学团队成员。目前主要结合国内外深空探测数据研究小行星和彗星的动力学特性和形成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