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李文亚 副研究员报告

天问一号MINPA载荷在轨运行及科学研究初步结果

主题
天问一号MINPA载荷在轨运行及科学研究初步结果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海琴2号楼A218会议室
主讲人
李文亚 副研究员
主持人
崔峻 教授

火星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是我国探火任务天问一号轨道器上七个科学载荷之一,通过探测火星空间环境中不同成分的离子和能量中性原子(ENA)来研究太阳风与火星的相互作用。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入轨火星,MINPA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10月完成首个阶段的科学数据采集,2023年7月重新开机,目前正持续产出科学数据。本报告将介绍MINPA在轨运行情况及科学研究初步结果。对于ENA探测,MINPA在太阳风、磁鞘和磁尾都实现了有效的探测;基于地面定标结果,我们开发了ENA计数转化成通量的算法,通过对太阳风ENA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太阳风在火星侧翼的中性化率。对于离子探测,MINPA实现了对火星不同区域中主要离子成分的探测,我们详细分析了火星远磁尾的重离子逃逸,发现其在日冕物质抛射(CME)期间显著增强。本报告还将介绍MINPA数据分析过程中需重点注意的事项,包括MINPA视场、卫星姿态、太阳紫外辐射影响、离子和ENA探测背景等。

报告人简介:李文亚,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200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作至今,2015-2017年赴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Uppsala访问。近些年利用磁层多尺度卫星(MMS)研究磁场重联电子扩散区电子尺度物理过程、电离层上行冷等离子体对重联的影响及地球磁层顶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与重联的耦合过程;此外,利用我国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搭载的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开展火星空间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