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王炜 研究员报告

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刻画的现状与未来

主题
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刻画的现状与未来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海琴2号楼A218会议室
主讲人
王炜 研究员
主持人
崔峻 教授

自从1995年发现第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的系外行星以来,现已发现5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探测视向速度周期变化和探测行星凌星光变发现的。随着已知行星的数目飞速增长,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已经转移到行星及其宿主恒星性质的研究之中,其中系外行星大气性质的研究是目前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研究行星大气化学成分,搜寻水(H2O)、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分子以及Na、K等原子并测量其丰度,研究大气的温度结构及气候变化,寻找适合生命发展的大气,这些都是当前天文学家极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课题。本报告将简要回顾目前系外行星大气探测的现状,最先进的观星利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报告人简介:王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天文系本科学位,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德国马普天文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15-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大气刻画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引用800余次,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气中探测到重元素钐,首次在经典热木星中发现TiO分子,发现系外行星大气可能存在时变。近年来主要负责中国6米级深空紫外光学天文台项目的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