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肖伏良教授报告

地球极光千米波分布特征及对辐射带能量电子的影响

主题
地球极光千米波分布特征及对辐射带能量电子的影响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海琴2号楼A218会议室
主讲人
肖伏良 教授
主持人
崔峻 教授

极光千米波 (Auroral Kilometric Radiation,AKR)是产生于地球磁层高纬极区的强电磁波,频率主要集中在30-800kHz。理论和观测表明AKR是由沿开放磁力线或磁尾沿闭合磁力线进入极区等离子体密度空腔的热电子 (1-10kev) 激发。系统研究AKR的全球分布特征、传播特性和对辐射带电子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极光千米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磁层-电离层-大气层耦合过程中的作用。早期对AKR的观测与分析集中在高纬极区和磁尾区域,近年来Van Allen Probes和Arase卫星在辐射带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我们利用最新的卫星观测数据,结合射线追踪方法和波粒相互作用理论,在极光千米波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

肖伏良,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中科院空间中心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空间等离子体基本动力学理论、波-粒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随机加速和扩散过程、地球极区动力学过程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及面上项目5项等,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成果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三年 (2019-2022) 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