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吴波副教授主题报告
Advances in Planetary Remote Sensing for Landing Site Evaluation of Exploration Missions
1月13日,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吴波副教授的主题报告《Advances in Planetary Remote Sensing for Landing Site Evaluation of Exploration Missions》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3号2楼218会议室举行。吴波副教授首先为我们简单概述行星遥感与探测任务着陆评估的要素,强调着陆区的评估与选取需兼具工程安全性与科学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在高分辨率、高精度三维地形重建技术,以及撞击坑、石块等地貌特征自动识别与分析技术上取得的新进展与优势。其中包括: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使用以提高精度;基于Shape from Shading算法利用单幅影像明暗信息恢复三维特征,提高分辨率;开发机器自主学习法进行撞击坑识别,以减少人工误差等。随后介绍了月球与火星的地质条件以及一些感兴趣的地貌。最后结合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三个方面讲述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区的选取,并对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以及撞击坑数据库的进一步应用进行展望。报告之后,老师和同学与吴波副教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香港理工大学 吴波副教授正在做主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讨论
吴波副教授简介: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副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主任。2006年获武汉大学博士学位,2006至0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参与NASA资助的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2009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后,应中国航天五院邀请,参与有关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的着陆区地形地貌分析与选取工作,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研究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主持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任香港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地理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工作组副组长、“行星遥感与测绘”工作组秘书,国际期刊《PE&RS》副编辑、《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与《The Photogrammetric Record》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