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尚教授报告
2019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冯学尚教授来访,为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作了题为《空间天气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的报告。太阳风暴经过地球时,地球空间环境会产生整体剧烈的灾害性变化。行星际空间是太阳风暴吹袭地球空间的必经传输通道,是了解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过程的重要纽带。如何减轻或避免太阳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人类高科技时代所面临的重大前沿课题。基于物理的以强大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太阳风暴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不仅具有了解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动力学过程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预测太阳风暴吹到地球的时间、强度和可能引起的地球空间天气效应方面的现实意义。冯教授的报告概述了现有基于物理的主要三维数值预报模型的算法特点及其研究成果,评述行星际太阳风暴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太阳系空间天气(日冕物质抛射的日球过程及其与行星的相互作用)在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冯学尚教授简介:冯学尚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9年)。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空间天气风暴实验室主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空间天气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理事。冯教授长期致力于行星际太阳风暴的数值模拟及预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进展,同时为推动我国空间天气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数据驱动的空间天气数值预报研究,并拥有多个自主开发的三维模型;曾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任子午工程副总工程师,具体负者完成三大系统之一“数据与通信系统”,2014年 “子午工程建设成果”获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荣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获奖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等。到目前为止,冯学尚教授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180篇,被引用1500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