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彬彬教授报告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海滨红楼3-218

倪彬彬

    2019年11月6日,武汉大学倪彬彬教授受邀来访问并作了题为《地球与木星辐射带的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倪教授首先回顾了地球和木星辐射带的发现历程,简要介绍了地球与木星辐射带能量粒子与空间等离子体波动的分布特性,着重阐述了波粒相互对地球与木星辐射带电子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倪教授团队通过Van Allen Probe卫星数据与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球辐射带电子“反向”能谱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证实等离子体嘶声与电子的共振相互作用是形成这种“反向”能谱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倪教授团队还通过Juno卫星的数据统计分析了木星辐射带中电子蝶形分布,并讨论了等离子体波动在这一分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系列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等期刊上。

    倪彬彬教授简介:倪彬彬,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和2005年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分别获空间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数学与统计系从事空间物理一站博士后研究;2007年至2009年在美国UCLA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从事空间物理二站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2013年在UCLA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3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主要从事地球与行星辐射带动力学与波粒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至今在JGR、GRL、SSR、Nature Phys.、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引用3000余次。获国际无线电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早期职业科学家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空间科学学报》、《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Frontiers in Space Physics》等期刊编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