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狮勇教授报告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海滨红楼3-218
2019年9月20日,来自武汉大学的黄狮勇教授作了题为《地球磁鞘湍流研究:从MHD尺度到电子尺度》的报告。基于Cluster和MMS卫星的实地观测数据,报告介绍了地球磁鞘区域湍流从MHD尺度到电子尺度的频谱特性和多种新类型的小尺度相干结构:磁鞘湍流在MHD尺度频谱相较于太阳风湍流有更丰富和复杂的物理图像,在离子尺度和电子尺度与太阳风湍流谱相似,特别是在电子尺度存在清晰的频谱拐点;证实了湍流模拟中预言离子尺度磁岛和电子涡旋磁洞的存在,并揭示了这两种相干结构的粒子动力学过程,波动特性,波-粒相互作用等。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地球近地空间的等离子体环境。
黄狮勇教授简介:黄狮勇,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教授。201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空间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武汉大学和巴黎六大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作为引进人才被聘为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2019年被聘为武汉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磁层物理和空间天气,包括磁场重联、空间环境中的磁结构、空间等离子体湍流和机器学习在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的应用等。2015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子”,2016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曾获国际无线电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欧洲空间局(ESA)颁发的 Cluster 和 Double Star计划杰出贡献奖等学术奖励。在国际空间科学领域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曾多次获邀在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和担任国际会议的召集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