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杯”:点亮太空探索的创意火炬

“天元杯” 太空探索设计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漫征程中,每一次创新与突破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天元杯” 太空探索设计大赛作为汇聚青年才俊创意与热情的重要平台,近日在万众瞩目中圆满落下决赛帷幕。大赛历经领导致辞、终审答辩、专业评选及颁奖典礼等环节,由中山大学李荐扬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黄士春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赵宇鴳教授、武汉大学付松教授、南京大学王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俊教授、南昌大学唐荣欣教授及长安大学邱世灿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以严谨的学术标准与前瞻性视角,为赛事成果把关,最终在激烈角逐中揭晓各大奖项,更为明年全国性大赛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决赛选手和评审老师们合影留念

多元领域碰撞,激发创新火花

大赛以太空探索为核心,广泛涵盖科学、生态、环境、技术、法律、艺术等多元领域,并积极倡导跨学科融合。从构思精妙的地外生命探测装置,到严谨科学的小行星轨道修正方案,参赛选手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打造出一个个极具前瞻性的设计,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人类迈向宇宙的道路。在跨学科思维的激荡下,不同领域的理念相互交融,迸发出绚丽多彩的创新火花,为太空探索带来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选手演讲照片

荣耀绽放,表彰卓越成就

经过层层筛选与激烈角逐,大赛各奖项终于尘埃落定。中山大学的甘新月、希吉尔和王昱之凭借《火星移居生态系统建设方案》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该方案对火星移居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规划,从生态循环体系的构建到居住设施的细节设计,均展现出对未来火星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卓越前瞻性,为人类未来移居火星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蓝图。崔峻教授作为颁奖嘉宾,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一枚珍藏多年的恐龙蛋化石,作为特别奖励颁发给一等奖获奖选手。这一独特的颁奖方式不仅让全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获奖选手激动万分。据崔峻教授介绍,这枚珍贵的恐龙蛋化石出自我国江西省赣州市,其年代可追溯至白垩纪晚期,属于鸭嘴龙目恐龙的蛋化石。赣州地区因其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而闻名于世,是全球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之一。这枚恐龙蛋不仅是地球远古生命的见证,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亿万年前的生命密码。“这枚恐龙蛋象征着探索未知的精神,与本次大赛鼓励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理念高度契合。”崔峻教授在颁奖时表示,“希望这枚来自远古的礼物能够激励获奖者继续勇攀科学高峰,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

同时,来自武汉大学的王楠、史芳菲、熊欣婕的《火星磁场的消失与宜居化改造计划》,南昌大学的林香孟、田德浩和李萌的《星载等离子体成像仪的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设计》,中山大学的朱钊烨、谢俊涵以及上海诺达双语学校杨颜冲的《一种基于编制原理的可变刚度柔性空间碎片抓捕与防御装置方案设计》,武汉大学的赵义斌、秦溢、邢栋的《光压之盾》荣获二等奖。这些优秀作品,或针对火星环境改造提出创新策略,或在空间技术设备研发上取得关键突破,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崔峻教授将珍藏多年的恐龙蛋化石,作为特别奖励颁发给一等奖获奖选手

 

 

一等奖获奖选手:中山大学的甘新月、希吉尔和王昱之

 

探索永不止步,未来无限可能

“天元杯” 太空探索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激发了大学生们对太空探索的浓厚兴趣与热情。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投身于太空探索事业,将这些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助力人类向浩瀚宇宙不断迈进。

此次大赛虽已结束,但探索宇宙的征程永无止境。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作为大赛主办方,将以本次赛事为起点,持续完善赛事机制,携手更多科研机构与高校,积极为明年全国性大赛的开展铺路,期待与各位院士、教授携手合作,共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年轻的探索者们在未来创造更多辉煌,引领人类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

 

 

 

中山大学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

2025年5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