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万物而不争——宇宙中的水、生命与宜居性
承古人之吟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千年的流淌与奔涌不仅揭示了水之于生命的重要性,更启迪了后人对宇宙深处的探索。在地球以外的宇宙中,水存在的形态与分布成为了科学家们追寻地外生命的关键线索。从遥远星系中的水汽云雾,到冰冷天体表面下的潜在海洋,每一方水穷处的峰回路转都蕴含着生命与宜居的可能,对水的探寻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更拓宽了对生命存在可能的认知边界。7月24日,刘洋研究员引领学员们进行深入探讨,指出人类对水探寻背后蕴含着的两个宇宙奥秘: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以及行星宜居性与地外生命的存在。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了解逐渐深入,人们不禁发问:类地行星如何沿不同的路径演化?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针对这些问题,刘洋研究员强调:火星与地球同处于宜居带,均拥有孕育生命的潜力,因此火星成为了探索宜居性与地外生命的关键目标。
从“水手9号”到“天问一号”,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现有证据表明:诺亚纪时期的火星与地球相似,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和丰富的液态水。”刘洋研究员的话语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火星昔日的辉煌。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遥感影像向我们展示了火星上干涸的河道、湖泊、三角洲等液态水曾存在过的痕迹;而根据“火星快车”轨道器的遥感数据人们可以反演出含水矿物的分布,从而间接复现火星水演化的珍贵历程。

然而,地外生命相关问题的谜底仍未被揭开。刘洋研究员指出:基于“地外生命存在与否”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设计的“天问三号”探测任务将对火星进行采样返回,这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命新起点的标志。此后的冰卫星探测计划,将进一步拓展人类的认知版图。
在火星的水之谜被逐步揭开后,刘洋研究员带领大家将目光转向月球。人类运用了理论预测、红外光谱探测、中子谱仪探测以及雷达探测等多种分析探测手段,逐步揭开了月球上的水的奥秘。通过这些手段,人类不仅在月球极区的永久阴影区中发现了水冰的存在,还在非极区检测到了月表水。然而,月球之谜依旧扑朔,许多问题仍待解答。刘洋研究员介绍道:“嫦娥七号”正是针对包含月球水在内的诸多月球谜题设计的开创性任务,其实施预示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即将迈入新篇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不仅是对人间深情的颂歌,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写照。在地外生命的探寻中,每一颗星球、每一滴宇宙之水,皆似天涯知己,因科技发展架起的桥梁而相互靠近。火星与月球的水之谜犹如深空中的引航灯塔,而刘洋研究员所勾勒的中国未来深空探测蓝图则如航向未知疆域的巨轮,装载着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激发了学员们为国奋斗的豪情。天元太空探索暑期学校里,知识与梦想交相辉映,年轻心灵得到启迪,共同编织着人类宇宙探索的壮丽画卷。希望学员们怀揣着“天涯若比邻”的信念,向着浩瀚的宇宙勇敢前行、探索未知,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