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时光机--行星地质学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自大爆炸以来,宇宙跨越百亿年的演化时光中,人类文明宛如刹那烟火,哀之须臾、羡之无穷。“百万年,作为地质学的基本时间单位,不过是行星演化尺度的须臾一瞬。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历经百万年乃至数亿年的沧桑变迁,其中蕴藏着比恐龙化石更古老、比史前生物更神秘、比远古时代更悠久的生命印迹。”7月16日上午,肖智勇教授在讲座中,以引人入胜的话语,将大家带入行星地貌的瑰丽画卷。他引领大家,以行星地质的研究方法,打破时间桎梏、一窥远古环境、追溯生命起源、解读尘封历史。

什么是行星地质学?如何解密行星地貌?随着人类深空探索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果的不断积累,这些核心问题在近百年来愈发受到关注。肖教授介绍说,行星地质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太阳系内行星、小行星、卫星和彗星等天体的地质特征、地质过程和地质演化历史的分支学科。它通过扩展传统地学研究方法,利用光学成像、遥感探测和采样返回等技术,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是不同天体上的百态地质和地貌信息记录着沧海桑田、更迭兴替的线索,我们也由此得以溯亘古、寻未来。

“通过对行星科学、行星地质学的探索,我们意识到地球并非是一个永恒舒适的避风港。如果人类文明不想出拓荒的办法,我们终将走向灭亡。”讲座的最后,肖教授抛出了一个深刻的开放性话题:“人类文明未来将何去何从”?火星上干涸的三角洲,仍怀念着奔涌不复的江河;土卫六表面的甲烷,正于浓稠的湖泊中交织相拥;金星的火山平原,慷慨激昂地诉说着亿年前的全球重塑;冥王星的空中,飘落的粉色雪花期待着180年后的再次翩跹。如今人类向深空探测的目光所及之处已有无数斑斓世界,但第二个生命的摇篮却迟迟未被发现。“如何探明过去、如何预测未来、如何找到适宜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家园”?这是亟待行星地质学和行星科学解决的终极问题。

正如肖教授所言,现在的年轻一代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正处于进入深空探测新阶段的历史性时刻。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亟需人才,在座的各位新生力量未来必将在相关领域大放异彩。或许,我们身处历史的洪流而不自知,但当我们走出良久再回望,所有的脚印都将熠熠生辉。顺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潮流,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埋下行星科学的种子,启蒙一批行星科学人才,这正是天元太空探索暑期学校肩负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