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师生参加第二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

  2023年4月12日-16日,第二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研讨会汇聚了近800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参会交流,共话我国日地空间科学发展新成果、新合作。本次论坛共设有太阳物理与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行星物理、空间天气与环境应用、空间物理探测技术进展和空间天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等8个专题。

image-20230427102630-3

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开幕式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的二十余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进行了学术报告和墙报展示(报告列表如下),与参会的其他科研机构的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在本次交流活动中,研究生同学们也积极地与其他机构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在不同领域研究方向的相互交流学习中,碰撞出了新构思的火花,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对学科知识的见解。同时,不同领域的交流促进了相互合作的可能。

专题

报告人

报告题目

太阳物理与行星际物理

段爱英

A  Study of Pre-flare Solar Coronal Magnetic Fields: Magnetic Energy and  Helicity

太阳物理与行星际物理

刘丽娟

The  evolution of a spot–spot-type solar active region which produced a major  solar eruption

太阳物理与行星际物理

罗巧文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Switchbacks measured by Parker Solar Probe

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

刘倪纲

Plasmaspheric  hiss as a potential driver of shock diffuse aurora

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

丁香玲

Ray  tracing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Exohiss: The leakage of Plasmaspheric hiss

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

陈佳雯

基于  GOLD Nmax 数据的低纬电离层水平相关距离研究

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

宋星燕

基于气辉成像的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研究

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

韩浩

GNSS 对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综合响应

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

万欣

地磁暴期间低中纬电离层中的条状隆起结构

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

钟嘉豪

GEO 和 IGSO 导航卫星轨道变化对电离层 TEC 监测的影响评估分析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岩石圈耦合

李坤

利用  Cluster 和 DMSP 卫星观测研究极雨电子沉降对极风离子逃逸的影响

行星物理

吴诗琦

高能电子沉淀驱动的火星夜侧电离层结构和组成

行星物理

牛丹丹

Species-dependent  Response of the Martian Ionosphere to the 2018 Global Dust Event

行星物理

黄旭

火星大气光化学逃逸对太阳耀斑及沙尘暴的响应

行星物理

孙铭阳

沙尘暴期间火星热层风场与氢逃逸的变化性研究

行星物理

廖舒欣

火星电离层光化学模型的相关计算

行星物理

梁文骏

火星电离层等离子体对空间磁场构型周日变化响应的研究

image-20230427102708-4

中山大学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参会老师同学合影留念

    在此次研讨会中,我系博士研究生黄旭同学以及硕士研究生宋星燕同学凭借优秀的工作汇报获得了青年优秀论文奖。

image-20230427102731-5

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

    此次会议中,空间与行星科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优秀的学术风采,各课题组成员在分享和交流中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收获颇丰。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作为空间科学领域的权威会议,其学术氛围之浓厚,交流讨论之热烈,体现出了我国的空间科学事业正蓬勃发展,人才辈出。未来,空间与行星科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定将更加努力拼搏、勇于创新,为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持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