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之科创篇

    中山大学天元太空探索暑期学校在活动期间开展了诸如太阳活动监测、天体光谱观测以及木星磁场模拟等一系列以行星科学为主题的科创活动。同学们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测、数据分析等研究实操,最终以科学报告的方式互相展示成果。活动通过动手实操进一步巩固暑期学校期间专家讲座传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等严谨科学的态度。

 

科创活动课题安排

 

岁星气火

    课题结合光学与射电两种手段观测木星极光的变化规律,体会天文观测的千里眼(光学望远镜)与顺风耳(射电望远镜)结合使用的强大之处。

image-20220902153913-1image-20220902153918-2

指导老师:叶生毅、尧中华
课题助教:陈悦宁、孙伟钦
参与学生:马昕、吴泽昕

 

碧宵磁舞

    课题基于木星磁流体模型建立的空间磁场结构,并结合简单的编程对木星空间环境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体验数值模拟对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image-20220902153940-3image-20220902153947-4

指导老师:张彬铮
课题助教:陈俊杰、易思杨
参与学生:郑凯波、缑乃绯、黄秋潭

 

赤乌千面

    课题通过多种观测设备与手段,研究太阳表面黑子与太阳日珥的变化,感受不同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太阳活动。

image-20220902154010-5image-20220902154021-6

指导老师:周振军
课题助教:邢耀宇
参与学生:陈靖恩、李可奕、杜衡乐、贠晓彤、龙敏义、马赟

 

九野寻源

    本课题结合现代光学设备和日常所用手机,对夜空中各种天体的光谱进行拍摄,初步学会如何利用光谱对天体进行甄别,从而解锁天体的奥秘。

image-20220902154043-7image-20220902154053-8

指导老师:吴晓姝
课题助教:胡慧杰
参与学生:吴靖妮

 

望舒百炼

    课题让学生了解月球上的撞击坑的形态特征,了解撞击过程的基本规律,了解如何研究月球上的撞击坑。

image-20220902154118-9image-20220902154127-10

指导老师:肖志勇
课题助教:肖宙轩
参与学生:范佳昱、王熙冉

 

荧惑问天

    课题通过火星探测数据研究沙尘暴对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域的影响,直面我国深空探测的机遇与挑战。

image-20220902154146-11image-20220902154153-12

指导老师:吴兆朋
课题助教:孙铭阳
参与学生:赵嘉伟、朱洪鑫

 

太白流岚

    课题通过观测获得金星大气中云层照率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高度,不同波段的金星云层的反照率变化,并与地球等行星作比较,感受比较行星学的精髓。

image-20220902154229-14image-20220902154237-15

指导老师:顾浩
课题助教:黄旭
参与学生:夏文军、黄俊晓

 

时变形迁

    本课题基于各类原始探测数据,通过球形屏幕显示来自太阳、行星以及它们卫星的数据,了解人们探测太阳系各天体的过程和这些天体上有趣的现象。

image-20220902154309-17image-20220902154321-18

指导老师:李坤
课题助教:王一尘、陈泽文
参与学生:曾瑞杰

 

陨光回响

    本课题利用雷达监测数据分析地球流星事件,在此基础上推衍地球高空风的变化,感受雷达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探测手段的优势。

image-20220902154342-19image-20220902154349-20

指导老师:郝永强
课题助教:田耀宇、韩浩
参与学生:胡清泉、何奕鸣

 

镇锁连环

    本课题结合望远镜观测与卫星原位探测结果,深入观察土星环的精细结构,感受宏观与微观结合之美。

image-20220902154411-21image-20220902154416-22

指导老师:牛丹丹
课题助教:吴诗琦
参与学生:张晓芊

 

你们的声音

    暑期学校结束后,我们也收到了许多来自同学、老师们的反馈,有对活动的喜爱感谢,也有对活动的意见建议,以及对明年对下一届暑期学校的期待与展望,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只能摘选部分老师与同学的想法。

    我觉得今年的暑期学校实际上是让我觉得印象非常深刻。我非常惊讶于这个年轻的同学们啊,高中生啊,低年级的大学生,我们都看到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啊。那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大家除了对一些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有非常高的热情以外,还能够在课后能够去调研更深层次的这些文献,这是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不可思议的一个地方。那当然了,同学们的积极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在我的研究中啊,在暑期学校结束之后,我也感到了非常的一个满足感,以及驱动了我更多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尝试。

——指导老师尧中华

    这次暑期学校,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偏小,他们大部分是高中生。我觉得他们的科研活力是我前所未料到的,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热忱也是非常的充满着好奇心。可能现在我们步入了科研的这个阶段,可能也就是聚焦于一个点,而他们呢,是一个面。他们看待科研视野非常开阔,他们看问题也非常的整体。就像刚入科研的时候,我们的初心是想去探究宇宙,而现在呢,我们可能集中在某一个点。这帮学生他们依然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对宇宙充满好奇。这样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步入科研的时候,也是对所有的问题都保持热忱,而现在只集中在一点,这样也让我又重新充满活力,重新让我重拾了自己的初心,然后对整个宇宙也重新审视,审视自己的科研,审视自己的这个好奇心。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完成一个任务,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咱们的暑期学校相较其他的更加包容万象,从太阳到各大行星,从地球到宜居星球,从太阳大气到行星地质。从外向内,让同学们明白了地球的宜居性是多么的奇妙、珍贵。

——指导老师周振军

    当这次暑期学校助教让我收获了很多。它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太阳观测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了解学习到太阳望远镜是如何进行安装和观测的。并且我们系的崔老师也邀请许多业内大牛来进行讲座,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知识,对我未来的科研活动是很有帮助的。最后,我也通过这次暑期学校结交到很多新的朋友。

——助教邢耀宇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林朗森。今年暑假我非常有幸参加了中山大学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举办的天元太空探索暑期学校。这历时十天的项目对于我来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我在欢笑和坚持中度过了十个日日夜夜。在这期间我听了不下十场大咖讲座,也完成了我在火星大气逃逸方面的科创项目。但对我来说这些都还是其次,最大的收获是它对我未来方向的指引和对我人格的洗涤。我重新认识到,行星科学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的包容性。它在以它非常独特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在吸引着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像包括我在内的未来的学者。我想特别感谢崔教授和他课题组的热情组织,同时,指导我的顾老师和吴老师也将会一直是我的榜样。他们的渊博学识,对学生的关怀,对自己研究领域和不是自己研究领域的兴趣和热忱都将指引我不断成长。我在这里祝暑期学校越办越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林朗森

    这次暑期学校我结识到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朋友们,当我遇到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总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也大大提升了我的格局。暑期学校还改变了我平时对教授、老师们的刻板印象,发现私底下他们是那么可爱,那么和蔼可亲,引领我们去完成一个个课题。

——珠海一中吴靖妮

    此次暑期学校活动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不虚此行。首先呢,给我们授课的教授,都是业内非常权威的这些科学家,他们所教授的这些知识,可以说在保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又能够做到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可以说是听他们讲课就是一种享受了,一定是受益匪浅的。其次,所开展的这些活动也都是十分的新颖、十分的生动,能够在保证锻炼培养我们能力的同时呢,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所带来的这种魅力。

——阜新科技馆马赟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了中山大学第一届行星科学暑期学校。在这里的每一天都特充实、特难忘。充实是因为可以学到真本事:有不同的专家带你走进行星科学的不同领域,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伙伴们一起探讨问题,还有领域大牛领着你做科创项目。难忘是因为珠海的美丽风景,因为能与伙伴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因为能在导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完成我的第一份科创项目。在这里要感谢尧中华、张彬铮、叶生毅三位导师以及助教是你们全心全意手把手引导我们小组完成了科创项目;同时要特别感谢崔老师吴老师顾老师曹老师,没有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这么精彩的暑期学校!祝暑期学校能够越办越好!

——湘潭大学郑凯波

    在这次暑期学校中,我认识到了很多真诚的朋友和负责任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行星科学和天文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让我从一个对行星科学和天文学感兴趣的小白,变成了一个略微懂那么一点点专业知识的新手。同时我也学到很多关于行星磁场的专业知识,特别感谢尧中华老师,张彬铮老师和叶生毅老师能够在暑期学校期间交给我这些关于行星磁场的专业知识,最后还是很感谢中山大学行星环境与宜居性实验室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参加本次暑期学校,谢谢。

——南开大学吴泽昕

    2022年7月9日,我和实验室另外两个小伙伴从武汉大学出发,前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大气科学学院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PERAL)参加“天元”太空探索暑期学校。在暑期学校的这两周,早上的时间用来听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大佬们的科普讲座,他们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报告让我补充了很多关于太阳系空间环境的相关知识;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则用来进行科创课题的研究,我选择了自己从没有了解过、但很感兴趣的课题——“赤乌千面”,对太阳色球层的结构进行观测、分析和研究,最终完成了一份我个人很满意的报告,也与周振军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友谊。通过此次暑期学校的学习,除去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我结交了良师益友,风趣幽默的崔峻老师、温柔大方的吴晓姝老师、乐观可爱的李可奕妹妹……,而这些正是我更为珍重和珍惜的收获。感谢PEARL举办的2022年暑期学校,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武汉大学贠晓彤

    本次暑期学校我们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周老师指导下搭建望远镜,观测太阳的精妙结构,甚至还有了奇妙的发现。夜晚我们在顶楼“夜观天象”,透过望远镜观测到了土星和其卫星,既遥远又亲切,观测的月亮仿佛就贴在其表面观测一样,极其震撼。

——武汉大学杜衡乐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山大学精心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天元太空探索”暑期学校。能有机会聆听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带来的专业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的学术报告,让我此行受益匪浅。“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极光射电的奥秘,太阳物理的精髓,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行星地质、化学、磁场的演化过程,磁流体的力学的模拟等都在为我们打开科学的视角。当旅行者号回望地球之时的那惊鸿一瞥,这让我们自觉很大的世界不过是沧海一粟。虽沧海一粟,但有人类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人类的文明虽是点点星光,但亦是璀璨星河。

——武汉大学龙敏义

image-20220902154550-23

    感谢各位为暑期活动付出的老师们以及积极参加活动体验行星科学美好的同学们。我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