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学发展研讨会
2021年9月27日,月球与深空探测成果发布会在珠海航展举办,作为航天论坛的三个分论坛之一,展示中国月球与行星探测工程的最新进展和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我们与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助力发展。
9月27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主持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出席并致辞。国内科研院所、大学代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巴西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广州总领馆、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驻广州总领馆、荷兰驻华大使馆、荷兰驻广州领事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驻华代表处、泰国驻华大使馆、泰国驻广州总领馆、英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法国空间研究中心驻华代表处、泰雷兹公司共100多名代表参会。吴艳华在致辞中指出,探月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放合作,圆满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首发任务天问一号,首次实现中国探测器地外行星软着陆、地外行星表面巡视、4亿千米远距离测控通信,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中国国家航天局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在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中,中方与俄罗斯、欧空局、法国、德国、荷兰、瑞典、沙特的技术专家和科学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工程成果和科学成果。后续,希望有更多的国内外科学家参与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取得更多原创性的科学成果,提升深空探测领域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发展水平。发布会上介绍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和科学数据、天问一号工程进展和科学进展、嫦娥四号科学成果。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继续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共同推进月球与深空探索事业,为拓展人类认知疆域贡献更多力量。
9月27日上午,来自国内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行星科学家齐聚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为实验室的发展和规划出谋献策。会议由中山大学崔峻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严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杜爱民研究员、张金海教授、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李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研究员邸凯昌研究员、南京大学惠鹤九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礼萍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吉林大学陈圣波教授、武汉大学鄢建国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康志忠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讲话。全体成员首先参观了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肯定了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在交流环节,各位的专家介绍了各单位行星与空间科学的发展概况,实验室成员和与会专家围绕行星科学深入探讨了开展科学合作、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等事宜,为共同助力我国行星科学发展出谋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