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2025年8月大事记

发布人:孔繁嘉

8月19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顺利开展2025级本科生迎新工作。经过前期充分的筹备与精心组织,各项迎新任务有序推进,为新同学们顺利融入大学生活创造了良好开端。

8月23日,南海中沙海域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中山大学”号正式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将为中山大学立体化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于8月13日从珠海起航前往南海目标海域,计划航期25天。同时执行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海斗一号”的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

8月25日上午,我院党委书记郑慧、党委副书记游顺勇与辅导员林安然来到南校区西田径场军训场地,看望正在训练的2025级新生,为同学们送上降暑饮品,并向教官表示感谢。

8月25日晚上,辅导员林安然面向全体新生作专题入学教育,系统介绍学校与学院概况、推优入党、学业与生涯规划、资助体系、体质健康测试要求、新生行为规范与典型案例警示、安全反诈防骗提示、实验室安全要点、国家安全与宗教政策等。

8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我院覃章才教授团队联合多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首次量化了全球森林恢复过程中地下土壤的固碳能力,并开创性地整合生态、气候和政策三个关键因素,重新定义了造林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力,为未来全球造林提供了“导航”。该项研究由中山大学牵头完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博士生王艺杰为第一作者,覃章才教授为通讯作者。

8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李庆祥教授应邀担任国际知名数据期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地球科学数据杂志,GDJ)》联合主编。

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目前,我院国自然项目共获批26项,包括合作创新研究团队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3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12项。

8月,我院举办学术讲座1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