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韩永教授等编著的教材《大气探测学导论》出版
大气探测学也称气象探测学,是发展并利用各种探测理论、方法、手段和高技术装备,对地球大气不同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及发生在其中的现象、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观察和测定,获取海量地-气系统要素信息,支撑大气各分支学科的相关科学问题的解释和自然规律的发现,并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性学科。
大气探测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和科学数据,并探索大气探测学本身存在的一系列前沿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大气探测学在大气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引领并促进了大气科学的发展,长期处于基础科学的位置,因其要为其他学科提供观测证据及数据支持,所以是与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如著名的锋面学说就是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而上世纪三十年代无线电探空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大气长波理论的产生。
大气探测学是物理学、数学、信息技术、电子、光学、机械、化学、自控、计算机、平台技术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交叉综合应用,由于探测对象繁多,技术方法多样,涉及学科众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极多,导致完全吃透大气探测学是非常困难的,随着世界各类技术和理论的快速发展,适时梳理并更新相关的知识点就变得特别重要。
我院韩永教授等编著的教材《大气探测学导论》是在我院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程教材《大气科学中的探测原理与方法》(2015年)的基础上修改并增补了新的内容。随着新科技的出现,编著者在九年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这本《大气探测学导论》,系统地论述了大气探测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大气气象场中各参数(风、温、压、湿,高空气象参数)的测量方法;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识别和监测;雷电、降水、积雪、蒸发和土壤湿度、辐射、日照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并探讨卫星探测、GPS、天气/激光雷达等主被动遥感探测技术及辐射传输基础理论,同时针对大气边界层、大气化学成分、海洋气象、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的探测进行介绍。此外,本书还对大气探测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及大气探测学的发展走向做了适当的评述。
该书由我院韩永教授牵头,我院及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等7名老师撰写相关章节,全书由韩永教授统稿和审校(共计15章,74.2万字,454页)。
该书的出版得到韩永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批准号42027804)和中山大学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永久教授作序,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25年1月第一次印刷。作者们殷切希望这本《大气探测学导论》能够为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气象水文、海洋科学、军事气象、空间科学等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与大气探测学相关领域的业务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科学参考。
此书可在京东、天猫、当当网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订购。
引用格式:
韩永 等编著,《大气探测学导论》,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