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持续开展“诵读红色经典,深化主题教育”系列读书活动
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支部党员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自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定期举办“诵读红色经典,深化主题教育”系列读书活动。支部党员们依次分享推荐自己喜爱的红色经典书籍,通过分享精彩片段和思考感悟,引导支部党员从红色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学习感悟红色经典文化、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弘扬红色精神。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开展三期。
第一期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于4月26日在海琴2号A375会议室顺利举行,支部共25名成员参会,会议由支部书记黄颖婕同志主持。
支部党员康晓萍分享:《中国的红星》
《中国的红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部纪传体中共党史,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早期奋斗历程。《中国的红星》叙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以纪传体形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伟大历程,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勇往直前、顽强奋斗的红色精神。
《中国的红星》蕴含着丰富的老一辈革命家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通过许多感人肺腑的细节描写,彰显出中共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家们的初心,将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及其高尚的无产阶级道德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支部党员郭蔚分享:《步鑫生》
《步鑫生》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广播连续剧,讲述了这位当年的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率先打破大锅饭、砸了铁饭碗,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办成全省最大的衬衫企业的改革故事。步鑫生是浙江海盐人,曾任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是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获得者。他从小就学裁缝,在1956年时成为了武原缝纫合作社主任,1980年时成为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而年轻的步鑫生目标高远,大胆捅破了“大锅饭”的“锅底”,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步鑫生神话”由此轰动全国,全国掀起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
因其特殊的时代意义,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帷幕”,他的形象将会永存在新中国改革历史的第一页。

第二期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于6月15日在海琴2号A375会议室顺利举行,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成员及本科生党支部成员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黄颖婕同志主持。
支部党员徐雄辉分享:《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通过阅读这本书籍,徐雄辉表示自己了解到了一个之前未知的中国革命,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本书籍不仅是度中国革命的成长史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生动的描述。徐雄辉说,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党甘愿献出自己一生的伟大斗士们,学习他们骨子里的那份对初心的坚持,续写属于我们的 “红色之旅”。回望过去,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伟大奋斗史。希望我辈能够继承光荣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支部党员夏鸣分享:《长征》
《长征》创作于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的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通过全书的阅读,夏鸣表示自己深刻领悟到了理想科学、信念坚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独立自主,顾全大局、团结一心的长征精神,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位硕士研究生,夏鸣认为目前重要任务就是完成当下的科研学习,拥有一项科研成果、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脚踏实地、耐得住性子、能坐“冷板凳”的人才能克服艰辛,实现突破。

支部党员周萱分享:《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是当代作家金一南创作的纪实文学,它详实地描写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记录了中华民族如何从满目疮痍的“东亚病夫”成为屹立世界之林的“东方巨龙”,是一部记录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史诗级巨作。作者怀着对历史和先烈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引用饱满真实的历史资料,运用生动且富含诗性的语言,在书中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让我们深深理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真谛,更让我们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精辟的论断。
周萱表示,虽没有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但却感受到了那段岁月里共产党人的艰辛和为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民族脊梁所历经的苦难。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学习先辈精神,战胜苦难,坚信还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支部党员俞坤怡分享:《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主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全书虽然以人物性格刻画以及相互间的恩怨情仇为主,但其中同时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军阀割据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因而读者能够从中窥知当下的时代背景,体会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抉择。
从这本书中,俞坤怡表示自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感悟:一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危急情况下,人们的命运被导向了更为危险的未知,青年人们面对国家的危急形势有不同的选择,或积极救国,或规避风险,或背叛求荣;二是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全民族”体现在思想封建、墨守成规的曼娘会坚定地说“中国非打不可”,体现在难民西迁与士兵开赴前线的人影交错,体现在木兰沿途尽力收养孤儿延续民族血脉;三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了解历史的时候不仅要记住关键的历史事件,更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人民的角度,学习历史,体悟因果。

第三期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在7月24日于线上顺利举行,支部共25名成员参会,会议由支部书记黄颖婕同志主持。
支部党员蔡瑶婷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来源于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一个系列采访实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把19篇访谈稿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重新进行编改,正式出版图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发生在1969年至1975年,当时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子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派往农村做知青。作为知青,生活条件艰苦,供暖、饮食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多挑战。在这里习近平参与了农田的开垦、粮食生产和农村建设等工作,他看到了农村劳动者的辛勤和智慧,也深刻感受到了贫困和不公平的现实。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也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与当地农民和知青建立联系,并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社会情况和问题。这段经历对习近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知青岁月中形成了为民众谋福祉、关心农村发展的情怀,以及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品质。这些特点成为了他日后领导中国的重要基石。
通过阅读这本书籍,蔡瑶婷被习近平总书记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所表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诚热爱,富民强国的抱负和担当,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深深感动并深受鼓舞。

支部党员付东分享:《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是一部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作。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电视剧以一批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付东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角色是李大钊,李大钊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复杂的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在艰苦的斗争中从不放弃,在严酷的刑具面前从不畏惧。奋斗是最亮的民族情怀,也是最亮的革命呐喊,他永远保持奋斗的心,同学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始终保持奋斗精神,积极做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实践者。

开展红色经典分享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均表示收获颇多。重温红色经典,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念跟党走,阅读红色经典的同时更加深刻领悟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今后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阅读更多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延续,以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