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泛南海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研究”项目交流会暨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发布人:李昱霖

        11月25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泛南海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研究” 年度交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吴国雄院士、丁一汇院士、王会军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山大学等5家项目合作单位的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及相关师生百余人次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杨崧教授主持。

     

       会上,杨崧教授首先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欢迎与感谢,并对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他分享了“以会促研”的初衷,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交流各课题组项目年度执行情况,统计厘清项目已有成果,以推动项目新一年度研究工作的进行。

     

        随后,各个课题负责人和骨干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汇报。项目本年所取得的成果斐然:在构建泛南海地区的海陆空天四基观测与高精度数据集、揭示南方暴雨的多尺度发展机制、研发海洋-气象-水文-环境一体化的超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提出泛南海气候变化致灾及全球效应新理论和提升重大灾害预测预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其次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论文,在人才培养、项目诱发、交流合作等领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项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吴国雄院士表示,数值预报系统及模式研发工作尤为重要,不能拘泥于旧资料旧模式,要及时更新与应用新资料进行新研究。丁一汇院士从今年明显的前汛期入手,强调要关注南海季风爆发与华南洪水暴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指明项目组下一步的研究思路与重点方向。

      此外,10个专题学术报告精彩纷呈,报告内容涉及ENSO、急流、环境污染、亚洲夏季风、全球大气水汽含量、全球海岸降水、多源卫星探测的降水云微物理演变等方面,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会议,不仅加强了该项目内部的交流,为项目2022年度会议做好了预热,更明确了该项目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立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