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2022年10-11月大事记

发布人:李昱霖

         10月14日,第四届“气候变化与星球宜居性科学凤凰山论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顺利召开。杜宇教授、郝永强教授、陈庭辉副教授以及两位博士研究生莅临现场,分别围绕重力波和对流等不同主题展开相关报告。推动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及科学家间的跨领域学术交流。

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学院党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系、所、中心的教师职工,各支部党员,各年级学生等收听收看了开幕会直播。

10月18日下午,中山大学广东省教科文卫系统董文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召开学习二十大交流座谈会。工作室的众多教授、副教授及研究员参与了此次座谈会,与会人员在会后也分享了心得体会。

10月25日上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高占科副主任带队赴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调研。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学院副院长、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于卫东,副主任吴海铭、崔廷伟,各部门主管以及探测技术部成员出席了调研座谈会。

10月30日晚,大气科学学院第七次团员代表大会、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海琴2号B102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学院团委书记利佳瑶、学院团委副书记黄颖婕、学院兼职辅导员林安然出席了大会,学院团员代表、本科生代表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11月9日,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提高学院的消防工作建设水平,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消防安全环境,我院和保卫处在海琴二号联合举办消防演习活动。

11月11日下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海琴2号楼A375会议室举行专题学习会,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作宣讲报告。院长董文杰教授、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副院长于卫东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各党支部书记、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由党支部书记黄颖婕主持。

11月11日晚,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环境专委会主办,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交通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的“后疫情时代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边会在线召开。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27届会议(以下简称COP27)的边会,全球专家学者就有关气候变化应对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时值中山大学98年校庆(11月12日),此次边会也成为校庆日最早的国际学术活动。

11月18日,为做好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我院于珠海校区海琴2号A375会议室举办国家自然基金经验交流会。交流会由杭建副院长主持,袁文平教授(国家杰青)、陈修治教授(QB)、胡晓明副教授(国家优青)和吴仁豪副教授(曾借调基金委)为分享嘉宾。交流会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近70位老师参加本次会议。

11月1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院青年学生工作,提升我院学生骨干联系服务同学意识和团学组织工作能力,我院在珠海校区海琴二号楼B101讲学厅举办大气科学学院学生骨干培训班。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老师、学院团委书记黄颖婕老师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校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赵泽群,广东省学联主席刘宗宇,中山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廖宗钰,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学生兼职副书记林安然与会作学生工作经验分享。学院团委委员、部长,学生会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部门负责人,本硕博各班班长、团支书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由黄颖婕老师主持。

11月25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泛南海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研究” 年度交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吴国雄院士、丁一汇院士、王会军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山大学等5家项目合作单位的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及相关师生百余人次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杨崧教授主持。

11月26日,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学生会工作经验,在互相借鉴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会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会联合开展了线上经验交流分享会。本次交流分享会由我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马鑫晶主持;我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王秭铠、学服部部长张子月、体育部部长杨忠滢以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席团成员孙福君、主席团成员许义辉进行分享;两院学生会全体成员积极参与。

10-11月份我院举办学术报告9期,举办学术沙龙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