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

发布人:李昱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院青年学生工作,提升我院学生骨干联系服务同学意识和团学组织工作能力,2022年11月19日,我院在珠海校区海琴二号楼B101讲学厅举办大气科学学院学生骨干培训班。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老师、学院团委书记黄颖婕老师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校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赵泽群,广东省学联主席刘宗宇,中山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廖宗钰,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学生兼职副书记林安然与会作学生工作经验分享。学院团委委员、部长,学生会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部门负责人,本硕博各班班长、团支书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由黄颖婕老师主持。

游顺勇副书记做开班仪式致辞

       游顺勇副书记在开班仪式中指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此次培训是我院学生骨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机会。他向参训同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指导实践。二是加强作风建设。要恪守学生本分、牢记服务宗旨、勤勉务实做事。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听取、收集同学的普遍需求和现实困难,及时反馈学院,帮助有效解决。三是提升工作能力。要注重提升联系服务同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

       曾任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广东省学联主席、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大气科学学院2018届本科生校友,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1级博士生赵泽群同学就学生工作经历进行了经验与收获分享。他指出,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破除官本位思想,提高学生骨干的精气神,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随后他分享到,在组织活动前要做好必要性分析,有的放矢地把活动办好,在办活动的过程中要和学校相关部门和学生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进度,畅通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和满足同学的需求。最后他结合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提醒学生骨干们要兼顾学习和学生工作,在学生工作过程中锻炼核心竞争力、领导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培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主动表达、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

赵泽群同学做经验分享

       广东省学联主席、中山大学博雅学院2020级硕士生刘宗宇同学就学生会组织改革进行了介绍分享。他的分享中提到要按要求完善团学改革,形成团学有机联动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促进团学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建强团学组织的“组合拳”;要按要求达到完善学生会组织优化自身的迫切需要,要在“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中找准作为空间,锚定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倒逼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完善“校院班三级联动体系”,让学生会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所有班级、同学身边,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刘宗宇同学做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生廖宗钰同学就新时代学联学生会学生骨干的关键素养与核心能力培养进行了分享。他表示青年学生骨干要明确学生会组织最基本职能和定位,恪守学生本分,牢记服务宗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他建议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要注重精品服务项目的申报,扎实做好服务工作;永葆理想情怀,引领广大同学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勤勉务实做事。最后他强调要提高新时代学生骨干的个人专业能力,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规划能力和实干能力,戒骄戒躁踏实工作。

廖宗钰同学做经验分享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学生兼职副书记、大气科学学院兼职辅导员林安然同学就基础团务工作规范和具体操作做了经验分享和指导。她从2022年团的基层建设“命脉工程2.0”工作引入,为学生骨干们认真解读了工作方案,并从“青年大学习”系列网上主题团课、学生团员队伍管理、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中山大学共青团评优工作等方面剖析与分享经验,提醒学生骨干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将学院团委工作扎实做好。

林安然同学做分享

       上午的培训结束后,参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交流研讨后,各组代表汇报了学习心得和讨论情况。大家表示从本次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学生工作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始终牢记为同学服务,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将工作落实到位。

学生骨干们分组交流讨论
各小组汇报学习心得和讨论情况

       黄颖婕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期盼各位学生骨干在学生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找到目标和方法,勇于历练和蜕变,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黄颖婕老师做结业仪式分享

        通过此次培训,参训学生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和执行力,切实发挥联系服务同学的桥梁纽带作用,展现学院青年学生的良好风貌,用实际行动回应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