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2022年第11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及机理研究论坛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及机理研究论坛
主讲人简介:
翟盘茂,男,正研级高工,现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客座教授。1984 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本科毕业,1984 年 7 月在国家气象中心从事气候分析工作。1987-1990 年期间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 年 3 月在国家气象中心从事气候诊断工作。1993 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98 年被聘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1999 年6 月被聘为正研究级高级工程师,2002-2004 年任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诊断专家。2004 年-2009 年任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在 1993-1994 年期间曾赴美国 NOAA 参加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001 年 4-7 月,到英国哈德莱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参加气候研究,2003 年 1-3 月在加拿大气象局参加降水变化研究。其研究成果曾获 2003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 年国家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周天军,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平流层—对流层过程及其在气候中的作用”国际计划(SPAR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WCRP“耦合模拟工作组”委员、“气候与海洋—变率、可预报性和变化“国际计划(CLIVAR)/“全球能量和水交换”国际计划(GEWEX)联合季风委员会委员、CLIVAR“年代际变率和可预报性”工作组委员、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全球季风模拟比较计划”(GMMIP)共同主席、牛津研究百科全书气候科学卷顾问委员会委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一工作组第五次和第六次科学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等。
张庆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尺度气象学,涵盖不限于高影响天气(冰雹、暴雨等)机理研究,气候态变化分析;低空急流时空分布、生成机制及其与暴雨相关性研究;气象资料同化(手机数据,雷达数据)。同时作为 High Impact Weather Project 的国际合作主管,致力于推进高影响天气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事务及大众科研。
赵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20)、国家自然科学科技优秀青年基金(2013)、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3)和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6)。主要从事多普勒雷达反演、同化和分析应用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30 余项,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包括发展了天气雷达定量遥感理论和方法,揭示了我国典型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和强对流)发生发展机制,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短临预报精度。相关成果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 2)、二等奖(排名 1)等奖励,多项技术在气象部门和雷达企业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担任“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高影响天气国际会议(ICMC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气象组织(WMO)登陆台风降水研究发展计划(UPDRAFT)”首席科学家、“亚州雷达气象委员会(ARAD)”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台风委员会副主任、雷达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气象学会理事、学术期刊“Adv Atmos Sci”、“气象学报 ”和“气象科学”常务编委等。
罗亚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研究发展项目”Southern China Monsoon Rainfall Experiment”首席科学家。2013 年入选首批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曾获得美国宇航局集体成就奖。主要从事云降水过程和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的机理研究、数值模式物理过程方案的研发和改进工作。揭示了亚洲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等关键地区云降水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理,特别是提出了北极混合相云形成演变机理的新观点、提高了对我国南方暴雨对流生消演变机制的认识,
并提出了能够有效利用新型观测资料检验与改进模式云降水过程参数化的新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科技部/财政部气象行业专项 1 项,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了国家 973 项目“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东亚副热带季风变异机理”、国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技术开发及应用”等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其中 SCI(E)收录刊物的论文 20 多篇。曾作为主要作者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别报告的撰写,现担任中国气象学会数值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气象》、《气象科技进展》等专业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