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地区5月10-13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及成因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人:关天艺

 

2022年6月10日上午,我院联合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顺利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极端气象灾害链研究”论坛之“粤港澳地区5月10-13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及成因”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的风险管控与应对”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东海教授与国家气象中心谌芸研究员共同主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业务部门的两百多人线上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首先由广东省气象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梁建茵研究员发表致辞。随后进入特邀报告环节,中央气象台预报员胡宁博士作了题为“5月10-13日华南暴雨特征和预报过程回顾”的报告,介绍了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实况及预报的概况和偏差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预报的重点难点,总结了华南暴雨预报的模式订正思路。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黄伟健作了题为“5月10-13日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强降雨过程的分析与预报”的报告,介绍了此次强降水过程在香港的雨量分布和天气背景的整体特点,根据模式集合预报系统的产品,阐明了强降水的形成机制,同时表明了集合预报和深度学习预测产品对短时强对流和暴雨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赵芮博士作了题为“人为强迫对2022年五月广东强降水事件的影响”的报告,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和PGW方法,运用高精度区域模式发现人为强迫可以加强广东地区的西南气流,从而使得此次降水中心的雨强和强降水频率有明显增强。香港浸会大学李剑锋教授作了题为“东江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关系分析”的报告,运用WRF模式采用敏感性实验,通过调整温度场,发现强降水随着气温的增强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其拐点在24-25℃。广东省气象台蔡景就高工作了题为“2022年5月中旬连续暴雨过程降水特点及成因初步分析”的报告,介绍了此次暴雨的整体过程和天气背景,通过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不同暴雨中心及不同区域的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对强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报告期间与会人员踊跃提问,就粤港澳地区5月10-13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机理及预报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三位一线预报员及两位科研学者的报告结束后,会议进入项目协作讨论环节,各课题组组长就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最后,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东海教授从项目的特色和重点出发,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表示本次会议学术气氛浓厚,报告内容面向实际业务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的风险管控与应对”项目的深入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