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大志,做大事——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大气科学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人:关天艺

2021年12月25日下午,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大气科学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采取线上方式进行,16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优秀青年学者应邀参加。学院党委郑慧书记、副院长杭建教授以及学院师生代表近50人参与了本次线上分论坛。论坛由杭建副院长和肖智勇副教授主持。

论坛上,郑慧书记代表学院对参会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郑书记表示,大气科学学院是一个温馨有爱、开放包容的大家庭,她欢迎各位优秀学者加盟学院,共同为人才培养和加快学科建设、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而奋斗,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设创新人才高地贡献中大力量!

随后,杭建副院长围绕学科发展、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模拟与观测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学院在“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提出的“5-4-1”战略发展思路,即将依托五个学系五个优势与特色团队,重点打造四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025年力争申请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野外观测台站。目前,学院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位,广东省教学名师、全国气象教学名师2位,教授、副教授等专任教师105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科研平台为我院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上半场的学术报告由肖智勇副教授主持。王黎明、吴红红、舒畅、李政桐、丘丽颖、陈柏桦等6位学者先后就“蒸发互补原理优化及应用”、“动力学降尺度对气候变化水文影响研究的增值评估”等主题做出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针对学者们的研究提出问题,在学术方面进行热烈探讨。

 

 

 

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

 

下半场的学术报告由杭建副院长主持。谢洁岚、蓝长星、陈岚、李向前、药静宇、郑艺、王欢欢、刘礼杨、鲁晨曦等9名青年学者依次就“雷暴天气阵风锋过程塔层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稳定边界层中湍流结构及其垂直特征”等主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内容精彩,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结束后,学院教师与青年学者们就岗位要求、研究团队、应聘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线上交流。青年学者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加深了对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了解,期待有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第十三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大气科学学院分论坛圆满落幕。

线上会议交流合影

 

本次分论坛旨在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聆听学者声音,诚邀优秀青年学者加盟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来校立大志,做大事!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和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最有特色最有气质的大气科学学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