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泛南海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研究”项目启动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人:利佳瑶

5月23日上午,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泛南海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研究”项目启动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协办。

来自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广东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山大学等专家领导及知名教授受邀出席,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李荣华处长、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段晓男处长、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王辉。我校副校长邰忠智、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院党委书记郑慧等参加了本次项目启动会,参会代表逾170人。会议由大气科学学院、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崧教授主持。

参会嘉宾合影

 

院长董文杰教授主持项目启动仪式并致欢迎词。他首先对与会专家领导及全体学者同仁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其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基础处处长李荣华对项目启动表示了祝贺和提出了勉励。他指出,下一步我省还将持之以恒强化基础研究,大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希望项目团队紧紧抓住今天的大好机会,力争早日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牵头单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王辉在致辞中介绍了实验室的科研布局及创新团队建设,他表示,在多位院士和众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实验室已有的创新团队支撑下,本项目会努力产出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实验室也会以完善的管理为项目做好保障和服务。我校副校长邰忠智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及珠海校区“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的学科集群与“观天测地探海”的目标。同时,他对今后项目的开展提出了“以总为本,加强协同,以终为始”的希望,项目要服务国家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董文杰院长(左上)、李荣华处长(右上)、王辉副主任(左下)、邰忠智副校长(右下)分别致辞

 

随后,项目首席杨崧教授做了项目总体汇报,就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成果、研究团队与工作基础、项目任务分工与管理等做了详细说明。接着,课题负责人王东海教授与范绍佳教授就“泛南海地区的海陆空天四基观测与高精度数据集构建”、刘飞教授就“海洋-气象-水文-环境一体化的超高分辨率预测预警系统研发”、陈桂兴教授就“泛南海局地海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及重大灾害发生发展与变异的机理研究”、袁文平教授就“全球变化致灾机理与泛南海海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全球效应研究”等四个课题分别进行了课题汇报。

项目总体及子课题汇报

 

在听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子课题汇报后,与会专家对项目课题设置表示了肯定,同时就项目课题设置的进一步完善及具体实施提出了宝贵的论证意见及建议。

王会军院士(左)、吴国雄院士(中)、戴永久院士(右)与会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项目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继续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