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学习2021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暨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研讨会
4月12日下午,我院召开了学习2021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暨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研讨会。董文杰院长、杨崧教授、黎伟标副院长、余伯俊副书记及学院教师等50余人参会,会议由黎伟标副院长主持。
会议的议程包括2021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研讨,并结合会议精神讨论大气科学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举措,提升大气科学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使得中山大学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水平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会议现场
黎伟标副院长首先对2021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关于人才培养的精神进行了传达,与会的老师们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随后,围绕如何发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推进大气科学人才高质量发展,老师们研讨了具体的举措。黎伟标副院长认为,中山大学的大气科学有着得天独厚的特色和优势:濒临南海且地处世界著名的季风区、中山大学有强大的地学和数理学科群、中山大学有世界一流的超算和科考船等支撑平台、粤港澳地区是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最为发达的区域,等等,加上2015年学院成立至今,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些特色和优势,采取正确的措施,中山大学就有可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且世界一流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黎伟标副院长主持会议
接下来,与会老师们针对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尽快把学院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实施集约化的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因应大类招生重新构一年级专业课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学院教师发言图片
大气科学学院的人才培养得益于众多知名的教授们的积极参与,杨崧教授在研讨会上强调,学院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迎接大类招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建议,除了邀请知名教授针对低年级多开设通俗易懂的大气科学讲座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大气科学,比如,在学院主页各位老师的介绍上下功夫、开设专门的版块等等。

杨崧教授发言
董文杰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大类招生的改革是我们学院的挑战更是机遇,希望各位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讨论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学院的人才培养措施。他还强调,大类招生后,一年级的培养应该落实到开展大气科学讲座、通识课程、科普活动等具体措施上。同时,我们要满怀信心,共同努力,做好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董文杰院长总结发言
师生代表感言:
学习贯彻落实中山大学2021年春季工作会精神,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代英才,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空灵清净,海阔天宁,桃李满院,怡悦出罄;凤凰山秀,海琴楼俊,鲁班教飞,领袖育人。
——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
3月27日上午聆听了校长的报告,作为大气科学学院的一名教授,我备受激励,同时也感觉到责任重大。“十三五”期间,学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十四五”的开端,罗校长以“人才培养”为主题,作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给全校教职工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将德育与智育相融合,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备全球性视野与胸襟,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大气科学学院王东海教授
在春季工作会上听了罗校长报告感触颇深,为学校过去五年来快速发展而鼓舞,为学校下一步迈向世界一流的目标而思考。罗校长强调人才培养是根本,我非常赞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向未来世界领导者传递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的责任,我们要热忱地帮助学生完成步入科学殿堂、通向服务社会国家和塑造未来世界的重要学习阶段,引导学生的科学兴趣,为他们打开一个探索世界之门,让他们体会到世界之深邃、发现之美妙、思考之根本,帮助他们形成具有广阔视野、坚实知识、探索精神、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让我们的同学们将来都成为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创造价值、让世界更美好的人。我想,这就是一流大学的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学院于卫东教授
通过以“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中山大学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山大学对于教学育人的重视。从学校到院系到教师,共同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培养新时代卓越人才。我们学院今后也需要以“治水创优”作为重点工作,以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教学改革抓手,着力发挥教研室组织优势,构建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大力提升卓越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水平为契机,推进优秀教材建设,凝练国家级教学成果。
——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杭建教授
罗校长的报告指明了学校过去几年建名楼,延名师,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一流人才。作为一名普通教员,我们要在教学中尽心尽责,用心用情,不断超越自我,做好老师、争做优秀老师、追求当卓越老师,以培养学生的视野、兴趣和能力为己任,使他们拥有和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流人才并驾齐驱的实力,才能不辜负中大的优秀学子。
——大气科学学院吕建华教授
作为一名新任的教师,在听了罗校长的报告后,深切感受到肩负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未来我将坚定朝着“好老师”、“优秀老师”和“卓越老师”的目标去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大气科学学院刘一鸣助理教授
罗俊校长作的题为《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矢志一流大学目标 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大会主题报告感触很深。立德树人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也是我们为人处世,专注科研必不可少的行动指南。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我们每一个即将走上科研道路的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中山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大气学院的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引进等软实力在不断提高,我为能成为一名大气学子而感到自豪。我将积极响应罗校长的号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知识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2018级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冯军
今年春季工作会议以人才培养为主题,罗俊校长的主题报告在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成绩和不足的同时,提出了未来“十四五”对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十三五”时期,学校整体跨越式提升,让学科发展站上了更高的舞台。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大量人才引进,打造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让学生成为学校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进入“十四五”时期,学校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目标和路径更让人鼓舞。作为学生,我们应继续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目标,做“扎好马步”的本科生、能“登堂入室”的硕士生、有“一席之地”的博士生。
——2019级气象学专业硕士刘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