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莅我校调研我院学科建设情况

发布人:刘颖

      12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在我校南校园冼为坚堂119会议室调研我院学科建设情况,与学院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等就我院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校常务副校长孙冬柏、重大建设平台处处长刘梅、南海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郑湘峙等共同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张斯虹主持。

1

调研交流会现场

 

       

    随后,黎伟标副院长、袁文平副院长分别就学院的人才培养、在建的学院大楼规划、学院“三大”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报。

3

黎伟标副院长汇报人才培养及学院大楼建设成果

 

4

袁文平副院长汇报“三大”平台建设成果

 

      在各研究团队的汇报中,团队代表就近期研究成果作了简要汇报。如陈桂兴副教授的“南海海陆天空四基观测系统和短期气候变异与全球气候”、徐丹亚研究员的“中山大学地球系统模式研发”、王子谦研究员的“短期气候变异与全球气候研究”、杭建教授的“南海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研究”、刘少锋副教授关于其团队近期的“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研究”、何兆国副教授汇报的“空间天气学科发展”、韦骏教授关于“海洋气象研究”和林文实教授近期的“南海的水汽到哪里去了?”等。汇报过程中,各位老师就研究课题的亮点与陈院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6

各研究团队汇报近期研究成果

 

       董文杰院长在发言中首先强调了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性和科研人员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他表示要继续加强学院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此外,他还介绍了院系发展变化以及学院的两个战略方向,即南海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同时,董院长还提出了南海实验室目前的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实现长期的气候预测,二是做好相应的数量配套工作,例如大屏幕的展示系统。他希望学校在这方面的研究能给予更大的技术费用支持,并推动成立南海资料库。

7

董文杰院长总结发言

 

       陈大可院士在听取了所有汇报和发言后,对学院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浓厚的学术氛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学院,大气学院的布局非常系统,有效避免了碎片化,同时也有着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目前也已经在天气方面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 陈大可院士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希望学院能立足于自身条件,做一些非共识、非传统的思路开拓。另外,他希望学院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这同时也能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