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二的分岔路口 ——我院举办2018年秋季学期珠海校区第二次师生午餐会
11月20日,我院举办了2018年秋季学期珠海校区第二次师生午餐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诗诗、学院崔峻教授、吴欢教授、李邵仪副教授、16级本科生辅导员吴雨思、17级本科生辅导员陈钛涵及17级本科生代表参加了这次午餐会。
针对17级本科生现阶段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次午餐会围绕 “站在大二的分岔路口“的主题开展。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围绕主题交流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崔峻教授阐述了他对“分岔路口”的理解。他认为,这一分岔路口不是对专业的选择,而是对自己人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选择。如果选择了科研,对导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崔峻教授还向同学分享了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

吴欢教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了解到同学们尚未对专业有明晰的认识和充分的感知、了解,吴欢教授表示,现在不满意自己学的专业没关系,以后完全有机会去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而现阶段最关键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李劭仪副教授认为,大学培养的是同学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当你需要用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能够快速地学习并应用,而不仅仅是能记住以前学过的每一个知识点。

李邵仪副教授倾听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社团活动的关系这一问题,吴欢教授首先肯定了大学里社团活动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也表示,如果社团活动在同学心中已经成了一种琐事,那就应该学会放弃。陈诗诗副书记强调,同学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学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务。在这一基础上,她建议大家在社团活动的参与上要学会取舍,不走极端,既不能什么都做,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在摸索中找寻到二者之间的一种平衡。陈诗诗副书记谈到,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应该学会扬长补短和良好的时间管理,避免浪费过多时间去做低效率的事情。

陈诗诗副书记解答同学疑问
此外,对于大二学生是否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问题,陈诗诗副书记希望本科生可以积极向研究生学长学姐请教学科学习的相关问题,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同时,吴欢教授也强调,大二正是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大一学生需要打好专业基础,而大三才接触“研究性学习”又有些晚了,因此他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好大二的阶段,正式接触科研,学习如何做科研。

同学与老师进行交流
针对有同学提出自己虽然对科研有兴趣,但是却担心自己能力不如他人的情况,崔峻教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对于科研的这份热爱,同时也根据自己在北大物理系的经历,向同学们强调了做科研的两个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表示,这两个能力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吴欢教授和李邵仪副教授也以身边科研人员和自身的经历为例勉励同学们:做科研是否能做出色,最重要的是能否坚守那份对科研的初心,能否在科研过程中坚持不懈,能否在努力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崔峻教授耐心解答同学疑问
本次午餐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之间有了更好地了解。老师们结合自身经历,悉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给站在分岔路口的大二学生指点迷津,增强了同学们专业学习的信心,为我院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