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学术报告之二十二
报告题目一:NAO a climate mode?
报告人:Hans-Friedrich Graf, Professor for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报告题目二:东亚冬季风年际和年代际变化--ENSO和PDO的作用
报告人:陈文 研究员、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三:青藏高原东南缘复杂地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
报告人:刘辉志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16年4月22日下午14:40-17:40
报告地点:地环大楼B401室
主持人:温之平 教授
主讲嘉宾介绍:
Hans-Friedrich Gra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entre for Atmospheric Scienc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Education:
M.Sc. in Meteorology, 1974 Humboldt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Ph.D. in Meteorology., Dr. rer. nat., 1979 Humboldt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Experience:
Professor for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10/2003-
present, Fellow of Clare Hall,
Senior Scientist and Groupleader, Max-Planck-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Hamburg, Germany 1991- 2003, reduced to 10% since December 2003
Scientific Assistant (tenured),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Humboldt-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1979-1990
Research Areas:
My research has always been a mixture of modelling and data analysis, examining all time and space scales of climate variations, from cloud microphysics up to global general circulation. Recently I have concentrated on processes of relevance to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last years more focussed on physico-chemical aspects of climate change, particularly aerosols, stratospheric ozone, and fundamental modes of general circulation. Further I am involved in volcano and biomass burning plume modelling. A relatively new field is themodelling and parameterisation of convective clouds for use in non-cloud resolving models, which allows for consideration of chemistry-aerosol-microphysics processes.
陈文,籍贯江苏泰县。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担任大气物理研究所与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科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IAMAS和WCRP中国委员会委员,《大气科学》、《气象学报》和《气候与环境研究》常务编委,《高原气象》和《气象科学》编委,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培养的研究生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多次赴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在科研工作期间参加或主持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重中之重科技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百篇,其中SCI论文近50篇。 1996年获第四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和大气物理研究所“学笃风正” 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奖,2004年获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奖,2006年获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青年科技人才奖”和中国气象学会第六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奖,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0年获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
研究领域: | |
|
气候动力学、东亚季风、平流层和对流层相互作用 |
刘辉志,博士,研究员。男,1967年10月出生,籍贯湖北武穴。1992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硕士毕业,1998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和中国台湾中央大学水文科学研究所做访问研究。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承担和参加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及TIPEX98等项目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征及陆面过程的观测实验和分析研究工作。目前是中德合作项目"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物质流的影响(MAGIM)"(2004-2010)第六课题中方负责人, 973项目"北方干旱化和人类适应"第一课题"不同土地利用和覆盖条件下半干旱区大气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观测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复杂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结构及湍流特征、地表陆面过程的长期实验观测、城市风环境及城市微气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