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指南
大气科学学院2017年招生指南
招生专业名称:大气科学类(含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专业)招生150人。
一、院系寄语
当今社会,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日益严重,气象灾害以及气候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气科学正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学科。如果你有志投身大气科学事业,中山大学作为我国拥有大气科学学科最优秀的高校之一,将是你理想的选择。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的大气科学学院是在1961年创办气象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大气科学专业之一。1979年,中山大学在原有地理系气象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气象系,1986年,气象系更名为大气科学系,2015年成立大气科学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55人,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0多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是我国唯一以热带、副热带天气、气候以及大气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办学方向高校,办学层次齐全,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一级学科,是我国大气科学本科生招生人数最多的3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作为我国大气科学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
三、专业介绍
前不久,围棋界人工智能“阿法狗”战胜了著名棋手李世石,在大气科学领域,基于超级计算机的“数值天气预报”早已战胜了全世界所有最有经验的气象预报员了。大气科学是以数理科学以及化学为基础,研究地球大气圈层的各种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大气科学正处于一个发展迅猛的时期,目前,正在从百叶箱+天气图的时代,进入到一个自动化、多手段、多要素、雷达和卫星遥感三维立体化探测、以及互联网、气象数据云和超级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时代。
紧随我国以及世界上大气科学高级人才培养的步伐,大气科学学院目前拥有2个本科专业,即: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学专业。大气科学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天气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以及预测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气象学专业注重的是大气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着重培养城市气象学、大气污染、航空气象学等方面科学研究以及业务应用的高级人才。
大气科学学院的本科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实行大气科学大类培养,在第三学年开始进行分专业培养,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分流到“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学专业”进行分开培养。
四、对外交流
学院秉承优良学术传统,积极开展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有关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互访等活动,如东京大学、韩国釜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大气与海洋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等。部分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还参加到了学校、学院的国际交流培养计划和短期游学计划里,到国外大学的气象专业开展中短期的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和胸怀全球的格局。
2016年,我院共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53人次作专题学术讲座,教师出访学术交流89人次(出访学术交流的国外34人次,国内55人次),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互访,组织较多的大型学术会议。主要包括:“大气科学学院珠海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南海及周边地区天气气候研讨会”,“2016年全球华人大气海洋科学大会”暨“第七届COAA国际大气海洋气候变化会议”,“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2016年度学术大会,“第21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Monsoon”,欧盟第七框架(FP7)重点项目“PANDA &Marco Polo”年会,等等。
五、校友成就
中山大学培养的大气科学人才活跃于国内外的气象业务和科学研究领域,不少校友已成为行业的精英。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领导,超过五分之一毕业于中山大学。近年来,在海外深造的中山大学年轻毕业生也有许多佼佼者,比如, 2008届本科生李竹筠同学, 2015年获得美国气象学会颁发的优秀学生奖,该年度只有2名学生获此殊荣。
六、学生风采
大气科学学院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强调素质要求,积累成长厚度;以“领袖气质”做气场,强调人格魅力,提升成长的高度;以“家国情怀”养胸襟,强调思想境界,拓展成长宽度。多年来,我们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青马学堂、时事辩坛、读书沙龙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重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通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志愿宣传、天气预报技能大赛、气象观测月等活动,让学生把所学活用,增强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我院2013级应用气象专业本科生周明灏因为其个人微信平台“中大追风足迹”上发文成功预测2016年导致广州下雪的“超级寒潮”而广为人知。他是中国最大的气象爱好者聚集地“台风论坛”总版主、“中国气象爱好者”联合创始人之一,曾获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4级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蓝若瑜同学与队友在2016年美国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被组委会授予唯一的最高荣誉INFORMS奖。
七、就业深造
在大气科学学院就读的本科生,其定位不仅仅满足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多的同学追求的目标是要成为本领域的行业精英。近五年,大气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48.42%。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
本科毕业后,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免试推荐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本校等顶尖学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有部分学生被录取到国外知名大学深造。直接就业的本科生中,大气科学专业可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三防、海洋、国防军事所以及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及业务工作。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可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企业、城建、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以及政府机构等从事相关的科研及应用气象业务等工作。
近年院系毕业生去向(摘录)
毕业生就业单位 |
毕业生深造院校及科研院所 |
中国气象局以及各省市气象局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
各民航空管局以及各民航机场气象台 |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日本东北大学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新西兰林肯大学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
新加坡理工大学 |
美国气象数据再分析中心 |
北京大学 |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
清华大学 |
深圳海事局 |
复旦大学 |
中国银行驻澳大利亚办事处 |
浙江大学 |
黄埔海关 |
南京大学 |
深圳海关等 |
中山大学 |
壳牌公司 |
兰州大学 |
中国建设银行 |
南开大学 |
中国移动 |
同济大学 |
广州证券 |
香港科技大学 |
德勤会计事务所 |
香港城市大学 |
腾讯公司 |
新东方教育集团 |
八、奖学助学
在学校奖、助学金的基础上,学院近几年与社会企业谈奖、助学金的设立,以表彰优秀个人和团体,从学习研究、社会服务与实践、文化艺术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院级奖、助学金每年达三十多万元。助学金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奖学金获得者占30%。此外,我院还通过“成长动力营”等项目计划,培养学生“受助者自助”、“受助者互助”的精神,在发展性资助方面有较多投入。
九、走进院系
网址:http://atmos.sysu.edu.cn/ 电话:020-8411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