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第八届天气预报分析大赛圆满结束
5月18日,由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与珠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天气预报分析大赛决赛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以“局校共观天,风云掌中现”为主题,自4月份启动以来,通过“知识竞答—专业培训—实战演练”体系,搭建了多层次、实战化的气象人才培养平台,展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的局校合作创新模式在气象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与显著成效。
01 初赛:气象知识竞答
4月26日下午,初赛于海琴二号B102举行。各参赛队伍均由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以知识竞答的形式展开专业能力较量。题目覆盖核心课程与气象科普知识,选手需完成限时答题,重点考察其基础理论熟练度与临场应变能力。此次初赛展现出大气学子扎实的知识储备与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了“以赛检学、以赛强基”的良性循环,为后续赛事奠定坚实基础。
初赛现场
02 赛前培训:首席预报员谈气象预报实战策略
5月10日,珠海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詹棠作《从天气学原理到明天雨下在哪里--预报业务实践step by step》专题讲座,结合典型案例,系统阐述天气预报业务全流程,内容涵盖天气学原理剖析、数值预报模式应用、气象大模型潜力挖掘及区域要素预报技巧等,既具理论深度,又聚焦实战要点,为选手构建起“数据-分析-预报”全流程认知体系,有效强化其将学科理论转化为预报实践的思维能力,为决赛实战操作筑牢知识基础。
讲座现场
03 决赛:天气预报分析实战
气象局实战:局校协同赋能业务实战
5月18日上午,决赛要素预报环节于珠海市气象局举行。本届决赛创新性地将核心环节融入珠海市气象局真实业务场景,以局校合作育人为导向,推动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与气象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珠海市气象局副局长董娟,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风云学术中心指导老师卢骁副教授出席活动。
董娟、游顺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赛是深化局校合作的创新实践,也是学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的典范。通过整合高校学科资源与气象部门业务优势,能够实现气象人才协同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体系构建以及气象服务社会治理的联动,同时检验学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培养其解决实际气象问题的综合能力。
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凭借珠海市气象局提供的实时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结合环流特征、锋面活动规律及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等,对阳江、珠海、英德未来三天的天气形势展开分析,给出各地多个气象要素的预报结论。
珠海市气象局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与优势,为大赛提供全流程全方位保障,特别选派技术专家全程在岗提供操作指导与安全巡查,确保选手在规范使用专业资源的同时,实时解答技术性问题,构筑安全有序的实操环境。
决赛现场
展示答辩:局校联合评审强化实践导向
下午,现场展示答辩环节于海琴二号A148会议室举行。珠海市气象局助理首席预报员王世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简茂球教授、覃慧玲副教授、苏琳副教授受邀作为评委出席本次活动。
参赛选手以模拟天气会商的形式,通过环流形势推演、要素趋势分析等,系统呈现预报逻辑链条。每场展示后,评委从预报思路科学性、数据运用准确性等角度进行专业提问点评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现场互动务实深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导向。
选手风采
本届天气预报分析大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大气科学学院与珠海市气象局在局校合作育人中的创新实践。赛事发挥局校合作、实战演练和跨级合作的优势,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平台。未来双方将延续合作机制,聚焦人才培养实效性,持续优化育人路径,为气象领域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推动局校合作结出更多务实成果。
大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