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大气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学术交叉下午茶成功举办

发布人:孔繁嘉

在学校全方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水平,打造引领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背景下,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持续发展、加速科学技术创新进程,我院携手人工智能学院于3月20日在海琴2号三楼咖啡角举办了大气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谊学术下午茶活动。本活动聚焦大气科学与人工智能两大领域的前沿交叉研究,旨在为两院同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分享科研成果,携手探寻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我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在开幕致辞中对到场同学表示热烈欢迎。游书记介绍了中山大学“智慧大气”大气科学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大气科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建设情况,强调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分享成果,共同探索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方向。学院将在各方面为学术交叉下午茶系列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游书记发表开幕致辞

在学术分享环节,两院同学依次展示各自研究成果,带来一场知识分享盛宴

我院博士研究生肖诗奇以《基于SE-Block可解释性深度学习网络预测TC远程降水》为题,从研究背景、方法到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深入阐述如何借助深度学习技术提升台风远程降水预测精度,其精彩的分享为同学们打开了大气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新思路。

肖诗奇同学的学术分享

紧接着,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曹诗磊同学带来了题为《天气与气候基础模型的高效微调》的精彩分享。曹同学以其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模型微调的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激发了在场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

曹诗磊同学的学术分享

我院博士研究生林永成同学以《基于轻量化机器学习模型 Ice-kNN 的极地海冰预测》为题,为大家介绍了轻量化机器学习模型在极地海冰预测中的创新应用。林同学详细讲解了Ice-kNN模型的构建原理、优势以及在实际预测中的效果,使同学们对极地海冰预测这一前沿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林永成同学的学术分享

随后,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于云聪同学分享了《时空预测中的 AI 海洋大模型》。于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阐述了 AI 海洋大模型在时空预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与大气科学交叉研究的浓厚兴趣,同时为同学们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于云聪同学的学术分享

在茶歇与讨论环节,参会同学们围绕技术亮点和前景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就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将 AI 技术更好地融入到大气科学研究中进行激烈讨论。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愈加融洽,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跨学科研究的热情与探索精神。

参会同学现场提问与讨论交流

分享环节结束后,上官微教授和吕建华教授对同学们的汇报进行了点评总结,并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指出,此次汇报的成果均紧密围绕预报主题,从科学背景出发构建模型,旨在提升模型的性能与精度。在研究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从AI模型中提取可解释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复杂情况下难以实现完全解释,但当前已有的工具和路径能够为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上官微教授和吕建华教授对学术分享进行点评

本次交叉学术下午茶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落幕。通过此次活动,参会同学们在学术上相互启发,拓宽了研究视野,加深了对大气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理解与认识,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我们期待通过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跨学科交流的机会,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共同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