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我院师生党支部联合开展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孔繁嘉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运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师生党员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9月30日上午,我院海洋科考中心党支部与研究生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集中观看电影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

图片

《里斯本丸沉没》借助对历史事件亲历者及旁观者丰富的口述史料,彼此交叉互证,主创回到历史现场,将散落的残简断篇,一点点拼凑成界标清晰、形貌完整的事件场景,并采用动画手段,情景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了一段尘封80多年的真实历史事件。在战争的残酷背景下,善恶、取舍、生死的抉择都被放大,让我们得以见证绝望中的人性光辉与不灭的希望之火。这部丰富情感交织的电影纪录片自上映以来,广受官方媒体赞誉和推荐。

观影过程中,党员们跟随制片人方励沉浸式开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调查工作。他带领地球探测和海洋测绘团队在舟山东极岛海域开展了调查,运用先进的海洋科考装备和技术成功定位了海底沉船,通过科学方法比对,确认沉船残骸就是“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中国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援手时的机智果断、制片人游走各地挖掘还原真相的强大魄力、后人及幸存者们讲述沉船事迹的真挚情感,无不让党员们百感交集、热泪盈眶,陷入深深的思考。

观影结束后,党员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纷纷表示这部电影让他们对那段尘封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认为,“里斯本丸”事件不仅是一段惨痛的历史记忆,更是一座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精神丰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舟山东极岛渔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此次党日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了师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勉励大家以史为鉴,铭记历史、赓续红色基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部分党员观后感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 叶玮茵:

这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仅用翔实的史料重现了里斯本丸沉没的细节,使人身临其境;制作团队更是深入、多角度采访了本次海难的亲历者,如年迈的幸存者、遇难者的家属、发射鱼雷击沉船只的美国潜艇的舰长,勇敢施救而又十分淳朴的我国东极岛渔民,甚至是日本士兵的后人,感情真挚,触人心弦。观影的过程中,我三次流下了眼泪,观影结束后心情沉重久久无法平息。里斯本丸沉没了,几位幸存的老人在接受完采访后的几年也相继去世了,也许这段历史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褪色。而这纪录片正是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后辈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走好未来的路。

研究生第七党支部 叶典:

这部影片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回顾,更是对我们党员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深刻教育。观看过程中,我的心情随着剧情的起伏而波动。我为那些悲惨的俘虏们感到深深的同情,为日军的残暴行径感到愤怒,为战争的无情感到悲哀,更为那些英勇的渔民感到由衷的敬佩,同时中国渔民们的善良朴素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最朴素、最真挚的善良与勇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优秀品质。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第七党支部 刘尔凡: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揭示了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复杂与脆弱,更对战争残酷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影片中,沉船事件的悲剧是战争阴影下的结果,战俘们渴望活着回家的期盼被战争的残酷现实所吞噬。导演通过对角色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在危机中人们的无助与绝望。这些情感的流露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是如何撕裂家庭、摧毁梦想,甚至剥夺人们生存的权利的。而当沉船事件发生时,中国渔民们不顾日军的枪炮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救援。他们在危机时刻面对生死考验展现出的勇气和同情心,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互助,传递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极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显得珍贵,互助、团结,人性光辉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让我深刻意识到战争所带来的不仅是物质和生命的毁灭,更多的是对人性和道德的无情摧残。这种对人性深层次的剖析,令影片的反思意义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