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2024年6月大事记

发布人:包彤彤

6月6日上午,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卢远院长一行赴我院调研并进行座谈。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卢远教授、副院长张建兵研究员、副书记李海琛、梁玉莲副教授、肖志祥高级工程师,我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党委书记郑慧、副院长黎伟标教授、简茂球教授、樊琦教授、袁乃明教授等出席会议。会议在海琴二号A375召开,由董文杰院长主持。

6月8日上午,我校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等多单位联合举办的深海发现之旅暨“海洋十年”进校园活动开幕,活动由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具体承办。大会上,联合国“海洋十年”进校园联盟(Ocean Decade on Campus Alliance,简称 ODCA)正式成立。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田文彪、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志豪、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张占海等嘉宾,以及来自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平澜和有斯公益基金会的代表,以及校内外学生代表出席活动开幕式。活动在珠海校区体育馆开幕,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副理事长刘峰主持。

6月13日上午,我校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在中山大学南校园签订共建陆面和海洋数值模拟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沈学顺,中心党委书记李红山,我校副校长郑跃、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大气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等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主持。

6月14日,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协办的2024年广东省“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决赛在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举行。我院2023级本科生赵康盈,在全省参加初赛的百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广东省决赛。在决赛中,赵康盈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得到全场最高分,荣获2024年广东省“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决赛一等奖。

6月19日,我院韩永教授团队(空间大气物理前沿科学与技术组ASAG:Advanced Science & Technology of Space-Atmospheric Physics Group)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urnally asymmetric cloud cover trends amplify greenhouse warming”的论文。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温室气体强迫下大气热力结构的改变导致云量存在昼夜不对称变化趋势,从而形成正的云反馈效应。

6月21日上午,山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庞鸿魁,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晶,科技与预报处二级调研员张飒等一行7人赴我院调研并座谈交流。我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党委书记郑慧、副院长杭建教授、海洋气象系主任杨清华教授等陪同调研。座谈会议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召开,由董文杰院长主持。

6月22日上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校友会第一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珠海校区海琴二号A148会议室顺利召开。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校友会会长董文杰,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校友会会长郑慧,校友会会长邓茂芝,校友会名誉理事陈德辉、林良勋,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黎伟标,以及校友会副会长代表、常务理事代表、校友代表等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黎伟标主持。

6月22日下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4届毕业大会暨2024年学位授予仪式在海琴二号楼B102学术会议厅举行。学院领导和部分教师、校友、年级理事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主持。22号晚上,大气科学学院冷餐会、毕业晚会在海琴二号楼B102举行。晚会期间,学院师生、校友们纷纷献上歌舞、乐器演奏、朗诵表演为毕业生们欢送。

6月,我院范绍佳教授团队出版教材《环境气象学》。《环境气象学》教材是在中山大学20多年“环境气象学”教学积累基础上,总结凝练了我国环境气象研究主要成果和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治理实践经验而编著;涵盖环境气象学发展历程、环境气象学基础理论、不同下垫面环境气象特征、环境气象学知识应用与实践等内容。

6月份我院举办举行学术报告11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