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大气科学学院分论坛诚邀全球英才

论坛安排

论坛简介
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创办于2015年,是我校人才招聘工作的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吸引了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名青年才俊参加。
论坛旨在为全球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通过大会主论坛、分论坛等活动方式,展示中山大学逐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前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历史发展机遇,吸引全球英才加入到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
本次论坛主会场设置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堂,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论坛将结合光明新区2023年“光明向未来”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的契机,汇聚全球知名学者,共创光明未来。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位于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其前身是1961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目前已建立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共有两个本科专业、五个博士点与硕士点、五个学系;凝练出“陆面过程与天气、气候和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与冰冻圈科学”、“泛南海地区大气海洋系统科学”、“粤港澳大湾区大气环境、南海及周边地区海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空间与行星科学”五个特色与优势方向,在大气科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学院依托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科群的独特地缘优势、平台优势,积极打造一流的大气科学学科人才队伍,建成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支撑系统。截止目前,学院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35人,副教授63人,助理教授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0人次,全国气象教学名师与广东省教学名师各1人次。近年来,学院获批成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野外台站、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等;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近40项,其他科研项目超750项,科研经费累计近5亿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近850篇,其中Nature正刊、Science或Nature子刊、科学通报等20篇。学科进入全国学科一流方阵学科,排名跻身全国前列。

目前,学院办公楼位于海琴2号,学院建成高性能计算机实验室,作为数值模式研发和调试平台,用于摆渡连接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对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起重要支撑作用。此外,学院积极参与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建设与应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依托我院管理。

“大气磅礴,气象万千,阳光共享,风雨同担!”学院将为学者提供实现学术抱负和事业梦想的坚实平台和资源保障,诚邀全球英才加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为服务和支撑广东新时期创新型发展,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邀请对象
具有一流高校助理教授及以上任职经历或相当水平职务任职经历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
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后工作经历,或博士毕业于海内外一流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
说明:学校将为受邀学者统一安排论坛期间食宿,并提供交通补贴。
招聘学科方向
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模式研发与应用、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数据同化、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联系、亚洲季风系统多尺度变化与中国天气气候预测、泛南海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天气气候灾害的变化机理与预测、极地大气-海洋-海冰-冰盖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全球变化与环境生态学、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与化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中小尺度气象学、数值模拟与预报、卫星雷达气象、资料同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空间物理学、比较行星学、环境与健康、空气污染与区域空气质量、城市气象学、建筑微气象等。
报名方式
青年学者参加我校青年学者论坛,有以下三种报名方式:
1.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招贤纳士”中的“我要报名”跳转至报名系统。
2.复制网址登录报名系统:
http://uems.sysu.edu.cn/hrrecruit/product/mobile/index.html#/login?FM_SYS_ID=hrs
注:投递简历时请选择“中山大学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场次。
3.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中山大学人才报名系统”。

岗位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学风;
3.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
4.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引领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思路;
5.身体健康,聘期内应全职到校工作。
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
1、教研岗教师
(1)长聘教授: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2)长聘副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预聘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预聘助理教授: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学术发展潜力较大。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研究型教师
(1)研究教授: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或知名企业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水平职务,取得不少于3项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或重要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国内申请者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经历,海外引进人才有承担高水平科研任务的经历。一般不超过45周岁。
(2)研究副教授: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水平职务,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或1项特别突出的代表性成果。一般不超过40周岁。
(3)研究助理教授: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博士后、讲师或助理教授职务或具有相关研究经历,取得不少于2项的代表性成果或1项特别突出的代表性成果,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博士后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
联系人:范老师
联系邮箱:fanzhx7@mail.sysu.edu.cn
联系电话:86-756-3668133
联系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2号楼
单位官网:http://atmos.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