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一、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位于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其前身是1961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目前已建立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共有两个本科专业、五个博士点与硕士点、五个学系;凝练出“陆面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热带及全球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泛南海地区大气环境”、“空间与行星科学”五个特色与优势方向,在大气科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学院依托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科群的独特地缘优势,还有“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等平台优势,积极打造一流的大气科学学科人才队伍,建成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支撑系统。截止2022年10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35人,副教授62人,助理教授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5人次,全国气象教学名师与广东省教学名师各1人次。近年来,学院获批成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野外台站、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等;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超30项,其他科研项目超650项,科研经费累计已超过4.5亿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近750篇,其中Nature正刊、Science或Nature子刊、科学通报等13篇。学科在2022年中国软科排名中排名第三,进入全国学科一流方阵学科,排名跻身全国前列。
“大气磅礴,气象万千,阳光共享,风雨同担!”学院将为学者提供实现学术抱负和事业梦想的坚实平台和资源保障,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诚邀学术英才加盟,为服务和支撑广东新时期创新型发展,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招聘学科方向
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模式研发与应用、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数据同化、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联系、亚洲季风系统多尺度变化与中国天气气候预测、泛南海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天气气候灾害的变化机理与预测、极地大气-海洋-海冰-冰盖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全球变化与环境生态学、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与化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中小尺度气象学、数值模拟与预报、卫星雷达气象、资料同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空间物理学、比较行星学、环境与健康、空气污染与区域空气质量、微尺度城市气象学。
三、招聘岗位
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年龄不超过50周岁。
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青年优秀人才: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的发展潜力,需取得最高学历不满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四、招聘流程
1.申请人报名:申请人与各科研团队联系,按要求向学院提交应聘材料;
2.院系审核面试:学院人才引进小组或教师职务聘任委员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价并审议,通过者报学校审批;
3.学校审批;
4.学校聘任;
5.办理报到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五、提供材料
1.《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申请表》(含三份国内外知名同行专家推荐信)。
2.附件证明材料,内容包括:含目录、身份证、学历学位(含本硕博)、任职情况等有关证书复印件及认证材料、不超过10篇的代表性论著(全文)、专利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奖励证书复印件及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六、学校福利待遇
1. 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教授或副教授岗位,并根据相关聘任条例签署聘任合同。
2. 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合同约定的相应职位教师的薪酬及社会保险、医疗、假期等福利待遇;提供安家补贴,为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提供住房货币补贴。
3. 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并按照经费来源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4. 学校将在科研和办公条件、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周转住房、配偶应聘校内岗位等方面给予引进人才相应的倾斜政策。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范老师
电邮:fanzhx7@mail.sysu.edu.cn
邮件请注明“应聘中大大气(岗位名称)—姓名”。
应聘者材料将严格保密。
电话:86-756-3668166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2号楼
单位官网:http://atmos.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