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2022年5-7月大事记

发布人:关天艺

5月4日,我院通过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创建红旗团支部末期考核总结及评优大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团委书记利佳瑶、团委副书记黄颖婕、19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李雯、20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许亦非出席本次大会,各班团支书和团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5月4日-11日,为研究掌握海岛地区环境气象与大气扩散特点,为海岛人居环境建设、海岛旅游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服务,我院范绍佳教授牵头的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北京有关单位合作在珠海桂山岛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桂山岛环境气象观测与大气扩散实验。

5月7日,“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CNC-FE)2021年全体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大气科学学院办公楼召开。CNCFE主席秦大河院士出席并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出席会议致辞。CNCFE秘书长董文杰就未来地球中委员会相关工作作工作汇报。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CNCFE领导层、全国委员及代表、“表层海洋-低层大气研究”计划(SOLAS)、以及“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等相关工作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会议。

5月9日上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专家组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双方代表在海琴二号A375举行交流座谈会议。我院董文杰院长、黎伟标副院长、杭建副院长、崔峻教授等十人,以及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杨玲院长、苏德斌教授、姚振东教授、薛允恒讲师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黎伟标副院长主持。

5月1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全体团干部、部分学生代表在海琴二号楼A375会议室集中收看了大会盛况,其他各年级通过各种形式收看庆祝大会实况,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并开展热烈讨论。

5月10日,我院杨清华教授团队在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题为“The Emerging Arctic Shipping Corridors(兴起的北极航运走廊)”的北极航道研究成果。该研究被选为杂志当期封面论文,同时被Nature杂志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进行报道,题为“Even ordinary ships will soon be able to sail the Arctic seas”。

5月10日,为营造安全校园环境,切实提高大海洋实验班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生校园生活、财产安全,海洋科学类学工组邀请新港派出所吴宇兰副所长为2021级大海洋实验班学生开讲“你我同心,安全同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党委保卫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古添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万忠娟、海洋科学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刘欢老师等出席活动。

5月16日下午三时,“中山大学”号科考船4楼会议室党旗艳艳,全船24名党员汇聚一堂,隆重举行科考设备海试验收航次第一次党员大会。

5月18日中午,我院党委召开2022年5月党支部书记工作(扩大)会议。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副书记游顺勇,各党支部书记及支委等参会,学校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潘金山同志列席。会议由郑慧书记主持。

5月18日中午,为加强对学院各支部委员的培训,进一步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院党委召开“怎样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专题培训会。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副书记游顺勇,各党支部书记及支委等参会,学校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潘金山同志列席。会议由郑慧书记主持。

5月18日晚,为确保学生安全和健康,我院开展珠海校区学生宿舍走访与安全检查工作。由游顺勇副书记带队,青年教师辅导员、英才班班主任、党政专职辅导员及兼职辅导员参与工作。本次宿舍走访与安全检查工作覆盖学院珠海校区本硕博所有宿舍,老师们在走访宿舍的过程中,了解同学们的宿舍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检查宿舍安全隐患,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防疫安全、防范诈骗信息。

5月19日,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走进珠海市第一中学开展第二期海洋科普活动,支部书记杨清华教授为高二学生分享了南北极科学探索专题科普报告。

5月19日,为了引导团支部成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科18级三个团支部联合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战新征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活动内容丰富,贴近青年的生活,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领悟。

5月19日下午,为深入学习贯彻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院在珠海校区海琴二号B102号报告厅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党委书记郑慧主持。

5月19日、5月26日下午,恰逢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陆续完成答辩,我院分别邀请硕士、博士研究生于学院咖啡角串讲他们的科研成果。两次报告均由吕建华教授主持。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展师生的科研思路和视野,促进学术和思想交流,我院每周四下午2点在学院办公楼三楼公共空间定期开展大气咖啡角活动,目前已开展了49期。

5月22日晚,大气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导学公开课“诺贝尔奖为什么钟情于气候变化科学?”于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三教学楼讲学厅开讲。本次专业导学公开课由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主讲,副院长黎伟标教授主持,2021级大海洋实验班学生和学院部分老师参加了讲座。

5月25日,学院在珠海校区教学楼C303教室开展了第二十八期学术沙龙,邀请杜亚星副教授带来主题为“如何构建宜居与健康的城市环境?”的讲座。

5月25日下午,为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广大党员勇挑科研重担,我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于海琴4号开展五月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为前往南方海洋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5月27日-28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我院师生党员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并将其应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院组织学院党委委员、党支部委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赴桂山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参观教学、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坚定初心使命。

5月30日下午,王雪华副校长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为2021级大海洋实验班500余名本科生讲授思政课。王雪华副校长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从“中华文化的必然”“历史选择的必然”“实践证明道路正确”三个方面论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

4月至5月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指示,坚持“五育并举”、落实“三全育人”,我院结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集中开展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劳动教育理论宣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等内容。

6月6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回到母港烽火海洋码头,历时27天的科考设备海试验收航次第一航段圆满收官。

6月9日,我院在珠海校区教学楼C307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讲座由宋朝阳副教授主讲,以“末次盛冰期气候模拟及格陵兰气温的多年代际变率”为主题。

6月10日上午,我院联合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顺利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极端气象灾害链研究”论坛之“粤港澳地区5月10-13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及成因”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的风险管控与应对”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东海教授与国家气象中心谌芸研究员共同主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业务部门的两百多人线上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6月10日下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22年中山大学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行动力、思想力”,提高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首届研究生导师论坛在海琴2号A601室举办。会议特邀了戴永久院士、杨崧教授、杭建教授、杜宇教授和朱丽叶副教授五位嘉宾进行研究生、本科生培养经验分享,线下、线上共计60余名学院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交流。会议由副院长杭建教授与学院卓越教师发展中心伊炳祺副教授共同主持。

6月11日下午,受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委托,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我校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会议在我校珠海校区海琴2号楼与线上同时举行。本次验收会专家组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担任组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员、深圳市气象局毛夏研究员等共7位专家组成,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靳天来、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以及科学研究院、大气科学学院等校内单位主要负责人,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方向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6月13日,国防科技大学施伟来、李百洋、刘柏年以及曹春燕等四位专家来访我院,并举行研究生招生及人才引进宣讲会,吸引我院优秀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前往国防科大深造。会上,国防科大的专家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的概况及招生策略,80余名学生参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杭建教授主持。

6月15日至17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带队赴海南省三沙市调研,并登上了正在此靠岸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亲切慰问船上的科研工作者和船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戴永久,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涉海学院的负责人参加调研。

6月17日,海南省三沙市戴永久院士工作站在永兴岛揭牌。这是三沙市设市以来建立的首个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聚焦海洋、陆地、大气等多个领域,对提高南海区域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月18日,由我院风云学术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活动,随着二审结项答辩环节的完成而圆满结束。本次研习结项答辩活动特邀崔廷伟教授、刘飞教授、闵敏教授、覃章才教授、赵军教授、杜亚星副教授担任答辩评委,风云学术中心业务指导教师卢骁副教授、行政指导老师黄颖婕老师作为嘉宾出席。

6月21日至29日,青海招宣小组组长、我院院长助理李磊教授带领赴青海开展工作。招宣小组成员包括副组长陈逸伦副教授、王海潮副教授、卢骁副教授、张奡祺副研究员和董淑老师。小组先后到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宁市第十四中学和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等优秀生源基地进行了授牌和科普交流,在锦江国际大酒店举办了招生宣讲会,前往西海都市报开展了招生宣讲线上直播,并在酒店和青海省招生考试院等地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线下咨询。

6月22日,题目为“Landfalling hurricane track modes and decay”的文章发表在《Nature》上,我院陈庭辉副教授为文章的第一及通信作者,课题组硕士生张凯琳和吴玥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作者,香港城市大学陈仲良教授为第四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等的支持。

6月22日至26日,甘肃招宣小组组长、我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带领小组赴甘肃开展工作。招宣小组成员包括副组长黎伟标教授、杨智教授、许先芳老师、许丽老师和利佳瑶老师。小组先后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兰州33中(兰大附中)、民勤一中和兰州一中等优秀生源基地进行了授牌和交流,在甘肃高招会兰州专场举办了招生宣讲会,并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线下、电话、微信咨询。

6月22日至6月27日,新疆招宣小组组长、我院院党委书记郑慧老师带领小组赴新疆开展工作。招宣小组成员包括党委巡视办黄涛老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春教授、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老师、药学院(深圳)刘洁老师、药学院(深圳)李艳老师、大气科学学院林柏富老师。招宣小组先后到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等优秀生源基地进行了授牌和交流,在新疆高招会乌鲁木齐专场举办了招生宣讲会,并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线下、电话、微信咨询。

6月22日至26日,宁夏招宣小组组长、我院副院长杭建教授带领宁夏招宣小组赴青海开展相关工作。招宣小组成员包括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助理何文平教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黄希哲老师、药学院徐新军老师、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马雷妮老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周磊老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贾建华老师。大气科学学院魏素萍老师负责了本次招生宣传的后勤保障工作;宁夏校友、软件学院2011级本科生王佳也对本次招生宣传给予大力支持。

6月28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中山大学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95期——“探秘深海、筑梦深蓝”开讲。我校海洋科学学院教授万志峰,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杨清华,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鹏,分别从海洋资源、海洋大气和科考船核心设备三方面带大家感受海洋魅力,向公众讲授海洋探索的科学知识、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宣扬我国科研人员在高水平科技科研领域奋发图强的科学家精神。

6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暨2022年学位授予仪式在海琴二号楼B102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永久教授、院长董文杰教授、杨崧教授、副院长黎伟标教授、副院长杭建教授、副院长于卫东教授、范绍佳教授、简茂球教授、樊琦教授、杨清华教授作为主礼教授出席。大气科学学院1985届校友曾子祥、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学院部分教师和2022届毕业生参加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主持。

截至6月,我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84名,国(境)内、外深造的人数为62人,升学深造率为73.8%,是建院以来首次突破70%,再创新高。

 7月6日下午,为总结我院实验教学中心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工作,并安排暑期工作及安全建设各项事务,我院在珠海校区海琴2号楼A375会议室召开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会议,会议由实验教学中心韩永主任主持。

7月7日至12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暑期学校活动顺利举办。鉴于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本次暑期学校活动采用线上授课的形式进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160多名学员及众多校内外旁听生参与。学院多个团队的60余名授课教师为此次暑期学校活动进行授课。

7月12日至18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学院师生的通力配合下,我院顺利完成了2021级本科生从广州校区南校园至珠海校区的搬迁工作。

7月17日,经过气象日宣讲与科普征文的两轮“激烈角逐”,我院2022年气象日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7月24日,经过开卷笔试、培训讲座、全天天气预报等环节,我院第五届天气预报分析大赛在近期圆满落下帷幕。

7月27日,我院副教授陈锐丹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近期高温热浪的成因包括自然变率和人类活动两部分。

5月份我院举办学术报告1期,学术沙龙1期。

6月份我院举办学术报告3期,学术沙龙1期。

7月份我院举办学术报告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