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咖啡角报告串烧——研究生毕业专场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展师生的科研思路和视野,促进学术和思想交流,我院每周四下午2点在学院办公楼三楼公共空间定期开展大气咖啡角活动,目前已开展了49期。近日,恰逢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陆续完成答辩,我院于5月19日、5月26日下午,分别邀请硕士、博士研究生于学院咖啡角串讲他们的科研成果。两次报告均由吕建华教授主持。
吕老师首先向与会硕博研究生送上毕业的祝贺,祝大家前程似锦,并分享了自己博士答辩时的难忘情景,鼓励大家在作报告时应有一份“自己便是所报告研究的最大专家”的自信和底气。
接下来,与会报告人员依次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在5至7分钟内以言简意赅的方式向与会师生们展示各自的论文研究成果。


部分报告主讲人(博士专场)


部分报告主讲人(硕士专场)
报告串烧吸引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大家在听完报告人的分享后,纷纷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提出问题,与报告人以及在场师生一同探讨。有的好奇于研究的具体方法,有的与报告人一同展望于研究在未来学科发展和实际运用的意义,还有的为报告人进一步完善研究出谋划策……报告现场满是智慧的交织、思想的碰撞,现场活动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附:主讲人姓名及报告题目
博士专场:
报告1. 杨思晓 《春季南海周边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与区域气候及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
报告2. 刘瑜珊 《东亚和南亚区域气溶胶类型与分类算法研究》
报告3. 吴玉婷 《青藏高原地表气温长期变化及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误差的归因分析》
报告4. 李施华 《中国温带木本植物返青期的时空变化与模型模拟研究》
报告5. 曾文馨 《东亚暖湿空气的多尺度变化机制和对暴雨的影响》
报告6. 朝莉雅 《粤港澳地区城市化对夏季增暖贡献及热健康风险评估》
报告7. 张春燕 《南海北部海上及邻近地区的降水活动与大气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
报告8. 李向前 《不同时空分辨率遥感植被指数的融合和应用研究》
报告9. 郑艺 《基于卫星数据的甘蔗种植位置识别及产量估算方法研究》
报告10. 王硕 《基于长时间遥感测量和模型的重污染区域气溶胶特性分析》
硕士专场:
报告1:苏月媛 《基于南海科考的海洋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初步分析》
报告2:张媛 《基于多源数据的气溶胶垂直光学特性和行星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
报告3:王莹 《珠海市淇澳岛秋茄和无瓣海桑的营养状态和氮利用策略研究》
报告4:张子鸣 《全球本地种与外来种红树林的固碳能力和排放强度差异研究》
报告5:张凯琳 《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推断的40年全球热带气旋尺度非对称性气候特征》
报告6:蔡奋颖 《基于海表温度和大气对流分析南亚夏季风爆发和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
报告7:黄尉雯 《长三角地区光化学臭氧的生成及与其前体物的关系研究》
报告8:何钰清 《深圳局地气候特征及与大气环境的关系研究》
报告9:黎煜满 《韶关市近地面臭氧污染气象因素影响研究》
报告10:尹科 《污染环境下大气核化分子团簇的观测研究》
报告11:杨莹 《基于LES的真实城市建筑形态异质性对城市粗糙子层湍流传输的影响分析》
报告12:杨霞 《城市街谷及临街建筑的通风评估与飞沫扩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