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一行到我院座谈交流

发布人:利佳瑶

7月29日上午,由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范瑞泉、夏敏院长、王庆副院长、董光辉副院长及教师代表组成的公卫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组一行9人到我院交流。我院戴永久院士、杭建副院长、赵军教授、覃章才教授、闵敏教授等14位教师代表参加交流。

公共卫生学院工作组一行首先参观学院办公楼——海琴二号。随后,大家前往伍舜德一楼会议室召开公共卫生学院与大气科学学院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杭建副院长主持。

参观海琴二号大楼

 

会上,公共卫生学院董光辉副院长介绍了公共卫生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学院基本状况。董光辉副院长表示,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卫生学院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 “教学育人为主体、科学研究为先导、服务社会为己任”的治院理念,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渐成为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董院长谈到,公共卫生学院自主开发大规模人群队列信息化平台,同时开展多项人群队列研究,其中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与大气科学紧密交织的人群队列研究,为慢病防治、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董光辉副院长期待今后与大气科学学院进一步加强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公共卫生学院董光辉副院长介绍学院概况

 

随后,杭建副院长介绍我院基本情况及近几年发展成果。杭建副院长谈到,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学院围绕“4-4-2”学科发展规划布局,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在“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在原发展布局基础上提出“5-4-1”的发展思路。建院五年来,学院积极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模式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学科研究、人才队伍、国际学术交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打造了5个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建设成立省部级平台4个。杭院长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将持续发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观测研究,着力打造海陆空天四基综合观测平台,发展大数据和综合观测体系。大气科学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互补性强,在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例如高温热浪、空气污染等的健康效应领域与海洋科考方面合作潜力巨大,期待接下来能与公共卫生学院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互利共赢,相辅相成,共同加快发展脚步。

我院杭建副院长介绍学院概况

 

接下来,大气物理化学系、海洋气象系、气象系多位教师介绍了其在空气污染观测与数值模拟、气溶胶与飞沫扩散及暴露、极端降水与高温热浪等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对未来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合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在座谈会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双方教师代表就研究方向、科研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流。双方教师积极参与思想交流、交锋,以求寻找志同道合、研究项目相近互补的伙伴。至此,公共卫生学院与大气科学学院的交流座谈会在双方热烈的交流中圆满结束。

双方教师代表交流讨论

 

据悉,目前我院部分教师与公共卫生学院教师开展了相关科研合作,并已发表多篇合作性论文。在此基础上,公共卫生学院来我院交流。通过本次交流,双方探讨了大气科学与公共卫生两门学科交织的更多可能性,进一步开拓“大气与健康”研究方向,搭建公共卫生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科研共享平台;同时,在学院交流方面,增进了对双方的认识与认知,增进学院之间的感情,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方人员在海琴2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