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于卫东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执行南海季风综合观测航次
2021年5月5日上午8时许,“嘉庚”号科考船缓缓驶离高崎码头,执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组织的南海季风综合观测航次。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我院于卫东教授和厦门大学王海黎教授担任联合首席,航次旨在进一步研究南海季风的爆发过程,提高南海季风爆发预测水平,为增强我国汛期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学支撑。

“嘉庚”号行驶出海
据了解,本航次将使用船载天气雷达、探空仪、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海气界面通量系统等观测大气垂直结构变化;使用气溶胶粒径分布仪、云凝结核计数器等观测大气化学过程;使用MVP、浮标、潜标、滑翔机等观测上层海洋和深海变化。
我院于卫东教授主要开展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和研究,包括季风-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印度洋环流与气候、海洋动力-生态过程耦合等,担任海洋物理与气候观测专家组(OOPC)、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2020计划(TPOS 2020)的联合主席,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发展和国际合作。
于卫东教授介绍说:“南海季风不仅是大气环流的季节性转换,更是一个涉及大气、海洋、生物、化学、地质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复杂现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在此次航次中试图捕捉南海季风的爆发过程,探究不同尺度的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过程;我们将仰望天空、俯察深海,从对流层顶到5千米海底,开展以大气、海洋为主,兼顾遥感、生物、化学和地质的多学科综合性考察。”

于卫东教授与“嘉庚”号
事实上,本航次也是我院积极推动南海季风大科学计划的探索,将为进一步推动南海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海洋环境、防灾减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支持,我院会进一步跟进关注此次航次,让我们期待它的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