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起,桃李自成蹊——朱丽叶副教授专访

发布人:利佳瑶

近年来,我们学院引入了不少青年教师,这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注入许多的新鲜血液。学生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教师则如同璀璨的北极星,引导学生前进方向。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些优秀的教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我院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系朱丽叶副教授。

学海求索

从小到大,朱丽叶老师总是以追求优秀来要求自己。在中科大完成本科学习后,又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继续深造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朱丽叶老师结合所学专业与兴趣,仔细考量,决定选择大气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当然,选择大气科学作为研究方向,这条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朱丽叶老师回忆道,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生第一门课——气溶胶。对于刚转换领域,完全没有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的朱丽叶老师来讲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在每次上课前,她都需要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提前预习课程,并结合各种课外资源细细地探究每一个知识点。

朱丽叶老师对她的第一次作业印象深刻。第一次作业授课的教授是口头布置的,由于对基础知识的缺乏,朱丽叶老师完全把教授的意思理解错了,以至于在课堂上展示完全错误的作业。这次失误给朱丽叶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那以后,朱丽叶老师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对这门课的专业认知,并对每次课认真预习和课后复习。之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也完成的越来越好,甚至有一次作业,全班只有她一人做对了。

 “我们不与别人比起点,要与别人比谁先觉悟。”这句话既是她对学生的淳淳教诲,也是她自己多年心路历程的写照。所谓觉悟,即放弃外在的诱惑,克服内心的害怕和挣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上,并获得本质上的提升。

朱丽叶老师

科研之路

结束多年的读书生涯之后,朱丽叶老师正式踏上了探索大气科学的科研之路。

她的科研方向主要是不断改善模拟技术、应用多种数据资源研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传播与防治,可以从全球尺度跨度到街区尺度。与传统的地面观测不同,朱丽叶老师利用卫星观测的资料做资料同化。卫星观测范围广,随着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这种观测方法一直在进步。同时她还致力于把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应用在大气科学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模拟。朱丽叶老师还研究污染物氨气、细颗粒物等的排放问题,同时思考如何改变城市结构设计来降低行人与机动车尾气的暴露水平,从而减少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朱丽叶老师将满腔的热忱投入了科研。由于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多年,她与国外多个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也积极地从国外各科研机构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们。为了扩大起步不久的科研队伍,她会主动地向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她的团队,共同研究,产生更多的成果。即使身上还肩负着照顾家庭、教授课业两项重任,朱丽叶老师对科研工作的高度热忱和自己在科研事业中的勤奋努力没有改变。

朱丽叶老师与她的学生

教学育人

作为我们学院19级英才班班主任之一,朱丽叶老师对自己班的学生真心付出,认真负责。除了每月的班会,她还经常找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并为学生提供解决建议。她的学生铁迪宇说:“朱老师非常关心我们,她希望我们都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她让我们做期中总结和期末总结,确定下阶段计划。她还会帮我们做成绩分析,指导我们进一步提高。”与朱丽叶老师刚进入大学的经历相似,新生往往会经历迷茫彷徨的阶段。朱老师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尽力地为大一新生扫除这些障碍。

同时,朱丽叶老师对于自己团队中的初学者,也是希望能又好又快地把他们“引进门”。她深知卫星资料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员来说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她搭建一个可视化的平台,把复杂的卫星资料转化为简单格式,并进行网格化处理,使卫星资料可以用多种软件打开,让学生判断资料对自身是否有用,极大地缩减了学生搜索卫星资料的时间。通过在最短时间内亲自解答学生问题,并且细致入微展示正确的方法,在短短几个月内,她的学生从对工作内容一无所知、对科研工具一知半解,到学习了各种知识、精通了各项技能。朱丽叶老师骄傲地说:“我团队中的学生,不仅精通Python、数据处理、画图,为未来科研打下基础,而且能够建立网站、写产品结构文案、设计Logo、修图,即使是出去就业,也完全没有问题。”

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朱丽叶老师也具有清晰的方法和目标。她倾向于设置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去接近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她可以对每一步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减少困惑,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学生寄语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呢?

朱丽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脱离了管束,过度放纵自己,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实际上,大学才是人生的开始,才是需要努力的时候,高考不是人生的顶峰,高考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躺赢’。”

对于还不清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大一大二学生,她提出首先要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课上了解到的一些任课老师的研究方向,只是冰山一角。学生要抛开被动教育关怀的思想,除了通过选择大气科学基础课程来了解,还可以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科研工作内容。大学生努力认真地学习是基本,但还要时时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一味盲目地听任他人意见,随波逐流。

采访结束,我们能够感受到朱丽叶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科研的严谨认真,对生活的积极向上。她骨子里那份自信总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那是经历风蚀火炼后,源于内里实力,融入外在气质里的自信。它支撑着朱丽叶老师,让她在自己的科研教学岗位上继续放光发亮,带领着同学们在对大气科学的探索中勇敢前行。

朱丽叶老师接受学生采访

学院还有很多像朱丽叶老师一样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心系大气发展,寄情大气研究,迸发激情,教人不倦。旭日东升起,桃李自成蹊,青年教师们必将在大气科学研究与立德树人工作中耕耘出更大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