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大气科学学院这样开展劳动教育

发布人:利佳瑶

2021年3月23日,在世界第61个“世界气象日”这天,珠海校区海琴二号楼迎来了来自中大附小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为了让小朋友们感悟科学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大气科学学院的学生们为他们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气象日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合影

科普活动合影

 

科普活动的第一站,大气学子带领小朋友参观了大气科学学院院史馆。学生们从世界气象史讲起,为小朋友们解说了气象学说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再到目前蓬勃发展的峥嵘历程,绘声绘色的解说让同学们对于大气科学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小朋友们继续探索学科的兴趣,保证后续活动的有序开展。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讲解气象学科发展史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讲解气象学科发展史

 

第二站,小朋友们来到了学院空间天气系的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肖智勇副教授为他们上了一堂神秘又生动的关于火星探测的分享课。课上,肖教授抛砖引玉,以极具趣味性的“外星人”话题引出火星探测。同时,他还为同学们展示了珍贵的陨石,为孩子们提供了难得的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陨石的机会,引领同学们思考着宇宙的奥秘,猜想着太空行星中蕴含无限的可能性。他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勤于钻研,未来亲自去探索宇宙。肖智勇副教授独特的科普方式,使科普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耳濡目染、自然地渗透科普教育。

肖智勇副教授正在为同学们分享火星探测知识

肖智勇副教授正在为同学们分享火星探测知识

小朋友近距离接触陨石及化石标本

小朋友近距离接触陨石及化石标本

 

第三站,同学们列队来到了学院承办的“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处,田青老师用生动的小游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提醒同学们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开始为了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未来做贡献。

小朋友们参观“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处

小朋友们参观“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处

 

第四站,大气科学学院的学生带领大家参观并介绍了用于收集观测气象实时变化数据的仪器设备。大气科学学院科研平台之一的“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海琴二号楼楼顶,放置了许多观测空气质量及气候变化的研究仪器。在他们的带领下,同学们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概念,科学仪器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技术创新的前提,科学技术重大成就获得和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辟,往往是以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上的突破为先导的。小朋友们置身于浓浓的科学学习环境之中,近距离接触先进的大气科学仪器,感受科学技术变化带领的学科新发展。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讲解气象观测仪器大气科学学院学生讲解气象观测仪器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讲解气象观测仪器

 

最后一站,大气科学学院的学生们为学生准备了环流模拟实验,用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同学们保护海洋环境思考。20级本科生以沙滩海水的来源引入话题,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探索海水的流动,介绍了海水的结构,由浅入深,以通俗的语言简要的介绍了大洋环流的原理,回应本次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环流模拟实验现场

环流模拟实验现场

 

通过一系列活动,大气科学学院师生们呼吁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护海洋、保护大气环境、打造一个更美丽的地球。同时,大气学院的学生们也为每位参加科普活动的小朋友送上一份写满祝福的学习礼物。祝愿他们健康成长,不负年少。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送给小朋友的温馨寄语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送给小朋友的温馨寄语

 

至此,本次科普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作为学院20级本科劳动教育课程,为新生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在学以致用的同时也为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们普及了大气、海洋的相关知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普课堂,带来一次生动难忘的科学启蒙。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科普方式,让小朋友们从小培养起保护大气,保护海洋,保护环境的理念。同时,此次活动在小朋友们之中,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气象专业的无限魅力,在他们心中埋下对气象科学知识探索的种子。